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量产的关键转折。2025年上半年,该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达35.6%,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行业预测,至2045年,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1亿台,渗透至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医疗辅助等多个领域,整机市场规模预期达到约10万亿元级别。这一增长由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资本投入共同驱动,尤其是在“具身智能”被纳入政策重点后,各地密集推出产业支持措施,为行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资本层面同样活跃,2025年前七个月,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资事件超过200起,融资总额超过240亿元,且资金正从早期概念验证转向关注量产能力与商业化落地。
从产业链环节观察,投资机会呈现出梯度分布的特征。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是技术壁垒和价值集中的环节,高精度传感器、灵巧手、谐波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突破尤为关键。中游本体制造领域,企业正从标准化产线向柔性制造过渡,量产能力成为核心考量。下游应用场景则持续拓宽,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已深入参与搬运、分拣、焊接等流程;在服务领域,电力巡检、无人药店、公共清洁等细分场景的解决方案已开始规模化交付。
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技术壁垒较高且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环节受到关注。谐波减速器方面的公司包括绿的谐波,其产品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伺服系统方面的公司包括汇川技术,其伺服系统国产化率提升,在手订单同比增长约30%。传感器方面的公司包括柯力传感,其六维力传感器已实现出货近千套,部分客户进入小批量订单阶段。执行器方面的公司包括鸣志电器,其空心杯电机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手部关节。丝杠方面的公司包括五洲新春,其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获小批量订单。材料方面的公司包括沃特股份,其PEEK材料可用于机器人轻量化部件。其他相关公司还包括中大力德、长盛轴承、汉威科技、奥普特、昊志机电、兆威机电、安培龙、北特科技、震裕科技、福立旺。
中游本体制造与集成领域,整机厂商的量产进度和订单获取能力成为焦点。代表性公司包括优必选,其在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场景有布局。拓普集团与客户从直线执行器开始合作,并布局灵巧手电机等产品。埃斯顿计划在2025年实现工业人形机器人的小批量生产。均普智能合资成立公司建设机器人本体量产中试线,并签署首笔约2825万元人形机器人合同。宇树科技发布了Unitree R1等人形机器人产品,并正推进IPO辅导。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联手拿下1.24亿元人形机器人代工订单。其他相关公司还包括新松机器人、埃夫特、隆盛科技、中控技术、小米集团、小鹏汽车、蚂蚁集团、杰克股份、亿嘉和、申昊科技。
下游场景应用与系统集成领域,特定封闭场景的解决方案被认为会较早实现规模化落地。电力巡检方面的公司包括亿嘉和,其与华为云合作开发端云协同机器人。物流自动化方面的公司包括华昌达。工业焊接方面的公司包括凯尔达。汽车制造方面的公司包括埃夫特。精密贴装方面的公司包括快克智能。其他相关公司还包括巨一科技、江苏北人、瑞德智能、京山轻机、罗博特科。
跨界布局与平台化发展的公司也值得关注。这类公司通常利用原有技术积累拓展至机器人领域。例如,三花智控向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领域拓展。领益智造为机器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灵巧手总成等核心硬件。富临精工布局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并与智元机器人设立合资公司。蓝思科技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东睦股份在机器人板块股价表现活跃。其他相关公司还包括祥鑫科技、步科股份、金力永磁、创世纪、东山精密、银轮股份、均胜电子。
展望未来3至5年,特定细分赛道因其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匹配,具备较高的量产可能性。灵巧手与高精度关节模组作为实现机器人精细操作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轻量化材料如PEEK(聚醚醚酮)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能有效降低机器人能耗,提升运动性能,相关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此外,面向特定封闭场景的解决方案,例如电力巡检、物流分拣和医疗辅助,由于任务相对规范,需求明确,被认为会早于通用型机器人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机器人产业技术迭代快、产业链条长,通过精选个股把握投资机会的难度较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作为一种分散化投资工具,可以提供一揽子布局行业的机会。目前市场上已有约13只机器人主题ETF,这些产品主要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或中证机器人指数等,其中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更聚焦于人形机器人本体与核心零部件公司,而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范围更广,包含系统集成与自动化设备企业。投资者可以根据对不同细分环节的判断和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相应的ETF产品,并考虑采用定投或分批买入的方式参与,以平滑市场波动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该领域也伴随一定的投资风险。部分环节可能面临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收敛的挑战,存在研发不确定性。行业竞争持续加剧,2025年前七个月新注册企业数量同比显著增加,可能对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压力。此外,一些公司目前估值水平较高,可能已经提前反映了未来的增长预期,若商业化进展或业绩兑现不及预期,则可能面临估值调整压力。因此,投资者在决策时需保持审慎,综合考量技术前景、企业基本面与估值水平。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开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