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必须用最严格的管理守住这条线。”怀仁市检察院检察长闫全书的这句话,是该院刑事检察工作的核心要素。今年以来,怀仁市检察院以“队伍锻造--精准监督--规范管理”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为牵引,跳出“盯数据、拼数量”的惯性思维,在“重质效、强规范、求精准”的实践中,推动刑事检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检察“怀仁样本”。
锻强专业队伍:破“案多人少”困局,育精业办案尖兵
作为朔州市检察机关办案体量较大的基层院,怀仁市检察院近年来受理案件数、人均办案量始终居全市第二,但“案多人少”的矛盾曾制约工作质效提升。为此,该院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走出一条专业化队伍培育之路:
梯队优化,激活人才动能。优先选拔35岁以下年轻骨干充实刑检部门员额检察官队伍,目前刑检部门员额检察官中“85后”占比达60%;一名员额检察官至少配一名检察官助理和两名书记员,对聘任制书记员实行“专项业务培训+季度考核择优留用”机制,今年已开展证据审查、文书撰写等专项培训3期,11名书记员顺利通过考核,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合理办案梯队。
专业分组,提升办案效率。设立涉未成年人案件,普通刑事犯罪、检察侦查,重大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知识产权保护等4个专业化办案组,由分管检察长、资深员额检察官任组长,未检组专项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其余三组实行“1:1轮案制”,今年1-11月全口径刑检案件平均办理周期较去年缩短12%。
实战练兵,锤炼专业本领。常态化开展“业务讲堂+案例研讨+实战练兵”活动,每月组织1次典型案例研讨,每季度开展1次模拟出庭、文书评比等实战竞赛。今年以来,该院2名干警在朔州市检察机关业务竞赛中获评“业务能手”。
做实精准监督:转“数据思维”,促监督提质增效
“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不是松劲,而是要从‘盯数据’转向‘重质效’,集中精力办好每一起案件。”怀仁市检察院检察长闫全书介绍,该院以理念更新引领监督实践,推动刑事检察监督从“数量增长”转向“质效提升”:
行刑衔接,破解监督堵点。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履职中,检察官发现一起销售“三无”减肥药案件因行政、刑事衔接不畅久拖未决。该院调取行政卷宗审查后,认定该案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一时间制发《建议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函》,监督行政机关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该案成为怀仁市检察院行刑正向衔接的典型案例,相关经验被有关媒体转发。
数字赋能,提升监督精度。2024年,该院全面应用最高检法律监督模型,全年模型成案数量居朔州市检察机关前列。在办理一起开设赌场案时,检察官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研判,发现3名明知犯罪却非法获利2万元以上的嫌疑人未被移送起诉,随即向侦查机关制发补充移送起诉通知书,推动侦查机关补充证据后将3名嫌疑人移送起诉,实现监督“精准发力”。
守牢质量底线:以“三管”强规范,护司法公正底色
“每一起案件都要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怀仁市检察院将“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贯穿办案全程,以精细化管理筑牢案件质量防线:
业务管理动态化。每月重点核查监督数据、漏捕漏诉数据、认罪认罚采纳率等核心指标变化,每季度结合结案数据对受案数量、案件类型进行结构分析。今年第三季度,该院通过分析发现危险驾驶案认罪认罚采纳率略有下滑,随即组织专题培训,推动该指标回升至95%以上。
案件管理双轨化。实行“办案人自检+部门内勤统检”机制,借助“数检通”软件对案卡数据进行“每日校对、每周通报”,对检出的案卡填录错误、法律文书瑕疵等问题,直接溯源到办案人并督促整改,今年以来案卡填录准确率提升至99.8%。
质量管理立体化。构建“检察官自查+办案部门核查+案管评查+院内抽查”四重质量防线,对所有办结案件实行“每案必检”,今年已开展案件质量评查3轮,评查案件26件;对2起疑难复杂案件,主动对接上级检察院指导,并组织公、检、法、监召开协同会商会议,统一执法司法尺度。
严管之下见实效。近三年,怀仁市检察院无捕后不诉、撤回起诉、无罪判决案件,无“三改”(改变定性、改变罪名、改变量刑建议)案件,案件质量核心指标稳居朔州市检察机关前列。这个办案体量“不小”的基层院,正以“三位一体”的扎实实践,书写着基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朱德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