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一纸声明,仿佛在全球半导体战场上竖起了临时休战牌——“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行政令”。
荷兰政府于9月底援引《货物可用性法案》,对安世半导体下达了为期一年的行政令,要求其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进行任何调整。这场由荷兰政府发起的监管风暴,在短短几周内突然转向。
![]()
一、事件速览:一场“高开低走”的管制闹剧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19日发布声明,宣布暂停针对安世半导体的行政令。他在声明中称:“鉴于近期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措施的恰当时机”。这一政策急转弯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广泛关注。
这场争端始于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要求其全球30个主体不得进行任何业务调整。荷方当时以“保护关键技术”为由,行使了这项冷战时期的法律武器。
中荷双方随后展开密集磋商。中国商务部透露,11月18日和19日,中荷双方政府部门在北京就安世半导体问题举行了两轮面对面磋商。这些对话成为局势转圜的关键节点。
![]()
二、深层动因:荷兰“急刹车”背后的三重考量
1. 经济现实:汽车产业拉响警报
安世半导体作为欧洲最后一家拥有“成熟制程芯片”产能的制造商,其产品对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至关重要。当荷兰的行政令威胁到芯片供应时,从本田汽车到大众汽车等多家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计划均受到波及。
这一现实让欧盟各国意识到——供应链的政治干预成本高昂。欧洲在芯片生态中离不开中国这一关键制造与研发力量。
2. 外交博弈:中欧合作的宏观布局
2025年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一特殊时间节点赋予了双方更多的合作动力。第十八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即将在成都举办,欧盟成员国参与众多,此时缓和与中国的经贸摩擦符合欧盟整体利益。
同时,今年5月中荷外长会谈达成的六点共识为此次解冻埋下伏笔。当时双方同意“就包括半导体技术在内的多领域合作保持密切沟通”,这一沟通机制在危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3. 法律困境:管制措施的基础动摇
卡雷曼斯在解释暂停决定时表示:“安世半导体集团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会继续采取引发我下达该命令的相关行为,也无此意图”。
同时,荷兰企业法庭此前已采取相关措施,包括暂停闻泰科技代表张学政的职务等,这些措施仍在生效,降低了行政令的紧迫性。
![]()
三、未来走向:半导体地缘博弈的三个趋势
1. 务实主义将暂时占上风
荷兰此次政策转向表明,面对现实利益和产业链逻辑,意识形态正让位于务实合作。欧洲需要可预测的供应链,而不是以政治为导向的“去风险化”冲动。
2. 中国芯片自主进程加速
安世事件再次提醒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的重要性。国产车规级芯片正加速“上车”,地平线、黑芝麻、芯擎科技等企业的芯片已在多家主流车企实现规模化量产。
3. 博弈仍将持续且复杂化
尽管暂停了行政令,荷兰经济事务部仍表示,安世半导体有义务就生产资源或知识产权的转移向政府提供信息。同时,企业法庭剥夺闻泰科技对荷兰安世控制权的裁决仍然有效,这意味着争端尚未完全解决。
![]()
结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荷兰的政策回转印证了那句古老格言——“政治一天都显长”。当芯片供应牵动全球经济命脉时,意识形态的壁垒终需向现实利益低头。
正如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展示的合作意愿所表明的那样,在高度互联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构建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合作而非对抗,才是通往未来的唯一可行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