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到如今台资项目总量达6000多个;从孤身闯荡的台胞,到组建起3000多个两岸家庭,近4000名台商台胞子女在昆就学,茁壮成长……昆台“牵手”走过35个年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人如在故土,家似在身边。昆台合作35年,两岸同胞从“形聚”到“神聚”,从“集中”到“认同”,昆山早已成为台胞的第二故乡。
![]()
![]()
两岸一家亲,昆台常来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3个多月前,12名台湾小学生与昆山家庭结为“一家人”,24小时深度体验昆山生活,成为“一家亲”的温暖注脚。今年以来两岸青年企业家菁英论坛、两岸同缘昆曲艺术展、海峡两岸粉彩画展等特色活动吸引1100多名台胞来昆参访交流,“月月有团组、团团有收获”成为交流常态。
![]()
![]()
从聚焦台胞兴趣爱好,到文化交流活动、社区服务、医疗保障,昆山努力营造“家”的归属感。在昆台胞享受可办理居住证、同等参加大陆社会保险、购买商品住宅、完成台湾地区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就医有台资医院、子女可入学台商子女学校……无数个“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真实故事在昆山讲述着。
![]()
![]()
作为大陆首个设有“试验区”的县级市,昆山手握183条国家级“先行先试”政策,从放宽市场准入,到便利化海关监管模式,再到职业资格互认,许多“不敢想”的创新,在昆山率先落地,最终形成常态化、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今年8月,全国首家备案制综合型航空前置货站在长三角国际空港昆山物流中心启用。长三角国际空港昆山物流中心成为“口岸型、直通型”综合性航空前置货站,这是第十二次部省际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16条政策事项之一。
![]()
这片精心培育的“沃土”,奠定了“台资高地”的基础。截至今年9月底,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199个,其中增资项目2772个,投资总额708.82亿美元。沪士电子、台光电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好项目落地投资。
![]()
▲沪士电子人工智能芯片高端印制线路板扩产项目效果图
![]()
当越来越多的台胞选择昆山时,昆山正张开双臂用诚意欢迎。
“是昆山,让我们找到了梦想、找到了路径、找到了未来。”今年3月,昆山玛冀电子产业园正式启用,亮出了台青创业的一面崭新旗帜。该公司董事长赵宜泰表示:“我和几位台青到昆山创业,短短十几年时间,玛冀电子飞速成长。园区将以玛冀电子为核心,打造新型半导体产业园,产值力争突破12亿元。”
![]()
在昆台企不仅“留得住”,更“长得好”“做得强”,这片生机勃勃的“产业森林”的背后是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全省首家两岸特色消费金融公司——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21年正式设立,四年内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至42亿元。
昆山的“亲”,离不开精准滴灌的扶持。昆山制定实施《关于打造台湾同胞就业创业“首选地”的若干措施》,设立全国首个总规模达50亿元的台商发展基金,设置了昆山市台胞台企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广大台胞提供了逐梦、筑梦、圆梦的广阔天地。
![]()
昆台融合,是政策的贯通、是经济的共荣,更是心灵的契合,昆山以其全方位的“亲”,为“两岸一家亲”写下了最生动、最深刻的时代注脚。
![]()
责任编审 | 史赛 马萍
融媒体记者 | 肖旻泰
融媒体编辑 | 储沁
制图 | 范丹薇
校对 | 陆静芳 来源:昆山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