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中国第一睡城”、北漂眼中安家北京的希望、炒房者的梦金之地,却在 短短数年间,从神话发生处变为率韭菜收割场,成为中国房地产兴衰最触目惊心的案例之一。
![]()
燕郊的兴起,始于北京的限购。
2009年,燕郊只有4000多一平米。
随着2010年北京出台严格限购政策,燕郊的性价比凸显,这里离北京近、房价低、交通也不算太差,而且没有限购。到了2014年,房价已经翻了一倍多。
可以说,从一开始,燕郊的兴起就不是源于产业与人口的自然集聚,而是北京严格限购政策下,需求外溢的产物。
到了2016年,燕郊房价已经普遍突破3万,核心区域甚至触达4万一平米,仿佛搭上它就是搭上了财富直通车,新房、二手房都火得一塌糊涂。
转折则在次年到来,使得2016年的房价成为了传奇巅峰。 2017年,河北廊坊也推出了限购,非本地户籍需连缴三年社保才能买房。这直接切断了北京外溢的买房需求,房价一路狂泻。
2018至2021的四年间,二手房均价跌了将近43%,一些楼盘甚至打了对折。
至了2024年中,均价已跌至1.5万元,大量二手房挂牌价仅1.3万一平方米。整体房价从高点腰斩,跌幅超过50%。
部分楼盘的贬值程度更为触目惊心,例如曾炙手可热的福城上上城等项目,单价从四万元的高位重重摔落,如今甚至难觅万元接盘者,跌幅高达75%,堪称“膝盖斩”。
![]()
更严峻的是,后续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使得失去政策支撑的燕郊楼市雪上加霜。 在缺乏自身产业与就业机会的背景下,房价的阴跌失去了任何缓冲带。
最终给予燕郊楼市致命一击的,恰恰是需求来源地的政策松动。
2025年,当北京郊区限购松绑,环京区域最大的价值依托开始瓦解,这部分最核心的潜在需求被直接抽离,导致燕郊楼市最后的幻想彻底破灭。
这种断崖式的下跌不仅蒸发了几代家庭的财富,更导致了大量断供案例的出现,市场流动性彻底枯竭,即便业主打出“免费送房”的招牌也无人问津。
![]()
这场看似自然的供需变化,实则是一场由政策主导的必然结局。
从光伏到燕郊,政策的干预本意要么是让行业发展更快,要么是让市场更平稳,但最后都导致了行业周期性的剧烈波动,多少资本在波峰与波谷间灰飞烟灭。
为什么好像中国周期行业特别多,因为总有闲不住的手;为什么好像中国韭菜特别多,因为手闲不住就得拿把镰刀。
燕郊的案例深刻地显示了,一个寄托于外部政策变动的市场,其繁荣本质上是脆弱的。
从北京限购催生需求,到廊坊限购冻结交易,再到北京松绑釜底抽薪,燕郊房价的崩盘轨迹,完整演绎了一场政策周期下的楼市幻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