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运会赛事正酣
广州白云以的举措
收获了央视的关注和点赞
赛场内
再生水补给让流溪河水量充沛
为皮划艇赛事提供优质水环境
赛场外
这份治水成效早已延伸到
白云区的每一处肌理
近日,广州市发布第四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白云区白云新城排渠、和龙水库、良田坑涌及新市涌成功入选。叠加前期已创建的7条市级美丽河湖,这11处生态地标绘就了一幅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白云生态画卷。
![]()
近年来
白云区始终坚持
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的
治水方针
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深挖河湖优势和特色亮点
一条条河湖得以实现美丽的蝶变
此次新增的4条市级美丽河湖
更是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
![]()
白云新城排渠
![]()
黑臭水体 ⏩ 生态碧道
白云新城排渠这条昔日的黑臭水体,通过精准控源截污、深度清淤引水、海绵城市建设,如今已蜕变为清澈灵动的生态廊道,水质实现质的飞跃。
![]()
▲白云新城排渠桥段
![]()
2024年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部分时段更跃升至Ⅲ类。
6.45公里的碧道如绿丝带般缠绕,串联起生态、休闲与文化,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新去处,助力白云新城打造“城市会客厅”。
![]()
▲白云新城排渠碧道
![]()
和龙水库
![]()
黑臭水质 ⏩ “果冻海”打卡地
和龙水库曾因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陷入治理困境,变成劣五类黑臭水质。通过系统整治周边养殖、餐饮与工业污染,收回水库经营权和推行水库运营标准化建设,如今水库沿线种植凤凰木等树种,点缀野牡丹、毛杜鹃等灌木,化身水清景美的“果冻海”打卡地。
![]()
▲和龙水库全貌
水库的水质跃升至Ⅲ类,防洪能力提升至百年一遇。
3.7公里的环库景观廊道、“天光云影”等十大景观节点,串联白山村和沙田村形成“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实现从单一水利工程向“花园式”绿色空间的转型。
![]()
▲和龙水库一角
![]()
良田坑涌
![]()
多源污染 ⏩ 致富水脉
作为流溪河重要的一级支流,治理前的良田坑涌,违建与多源污染问题突出,河涌黑臭严重。钟落潭镇以控源、截污、清淤为短期攻坚重点,累计拆违近300宗,查封不达标企业1000余间次,腾出两岸近10万平方米用以建设生态亲水空间。
![]()
▲良田坑涌鸟瞰图
如今,良田坑涌水质从劣V类跨级提升至Ⅲ类并稳定达标,20种本土水生生物回归,当中包括剑尾鱼等敏感物种。
“帽峰山居·柠静时光”新乡村示范带的建成,带动沙田柠檬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
“生态-产业-交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将良田水脉织就成村民致富的金脉。
![]()
▲良田坑涌步道
![]()
新市涌
![]()
城中村黑臭河 ⏩ 岭南骑楼文化廊
新市涌全长7.8公里,过去污水直排严重、河道黑臭淤积,曾是广州黑臭河涌的代名词。近年来,白云区实施“洗、拆、建、美、管”五位一体系统治理,全流域累计拆违近6万平方米,清理“散乱污”场所近2000宗,实现从黑臭不堪到水澈岸青的蜕变。
![]()
▲新市涌步道
主涌水质从劣V类跃升至Ⅲ类,已达“长制久清”标准。
碧道建设首创“拆违不拆楼”,融入岭南文化元素,成为居民休闲的绿色客厅与文化传承的窗口。
![]()
▲新市涌画廊
从全运会赛场的清流涌动
到遍布城区的美丽河湖
白云区用十年治水实践
勾勒出一幅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
生态文明建设图景
![]()
未来
白云区将继续以水为脉
织就生态惠民、文化润心
产业兴城的现代水网
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之河

![]()
![]()
![]()
![]()
![]()
![]()
![]()
文:杨黛清
图:通讯员供图 白云融媒往期 石建华
通讯员: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宣
编辑:黄敏茹 苏可欣
审核:廖真怡
复核:林梅芳
签发: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