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美军的那只“神眼”还在不停地调焦的忙里忙外,刚刚把解放军的那艘“四川舰”型两栖攻击舰的076号的首次海试的调头回港的画面都给给“拍”个一而无二了!。其4万吨级的电弹巨舰,在出海至返航的短短72个小时内,就用了一次“快准稳”的测试,一举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军工实力和技术的惊人之举。
![]()
但官话却是轻描淡写地将其称为“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实则却是电磁弹射技术的独特之处与舰艇的精良工程相得益彰的完美的“金钥匙”般的配合。
可谓是四川舰的“海试之王”,传统的大型军舰的海试一般都要动辄数周才能收官收场,可四川舰却敢用三天就把这一关给“过了”了。
外人看来是“赶工期”,实则中国早就把功夫下在船坞里。经过一系列的动力模块的静态测试、对其电磁的弹射陆基的验证以及对舰员的全套的模拟训练都已经提前完成了,只要再过一番最终的验收就能下海了。这种“模块化预制+精准化测试”的模式,让风险大幅降低,效率成倍提升。
![]()
更让美军心里不是滋味的是,福建舰已经熟练掌握的电磁弹射技术,居然直接被“移植”到了两栖舰上。这就好比学霸用高等数学的解题思路,去解中学的数学题,降维打击玩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四川舰的真正颠覆性在于重新定义两栖攻击舰。其双舰岛的分工也相对明确,一前一后的两舰岛分别承担了航行的指挥和航空的指挥,全通的甲板不仅能将歼-35这样的隐形战机和空警-600这样的预警机都放上去,一般的成规模的攻击-11这样的隐身无人机也都能顺利的成规模的放飞等等。
平时它是无人机母舰,战时秒变两栖指挥中枢,必要时甚至能补位“准航母”,其“多面手”之姿,正好戳中了美军苦苦追求却多年未能实现的“闪电航母”的痛点。
![]()
美军不是没尝试追赶。但“美国级”两栖舰还在用滑跃甲板,F-35B腿短载弹少;尼米兹号航母更在南海上演“30分钟连摔两机”的尴尬戏码,故障频发的电磁弹射器被福建舰千次无故障测试碾压。
究其根源,中国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系统能量利用率达70%,比美国福特级的60%还高一截,更关键的是,中国用常规动力实现了核动力级别的功率输出,技术路线选对直接弯道超车。
回头再看这72小时,四川舰的闪电返航根本不是匆忙收场,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实力秀”。从075型两栖舰解决立体投送,到076型引领战力革命,中国海军装备迭代的速度背后,是全国5000家企业协同的产业链支撑。
![]()
当福建舰在三亚服役鸣响汽笛,四川舰在东海拆除电磁弹射工棚,西太平洋的深蓝棋盘上,中国海军正用技术厚度改写规则。美军后知后觉才发现,真正的较量早已不是舰艇数量,而是从技术路线到体系协同的全面跨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