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第5次反“围剿”,毛主席困守沙洲坝,陈士榘:全仗贺子珍立大功》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1933年6月,蒋介石在南昌召开了“剿共”军事会议,决定实行“碉堡政策”,出动50余万兵马,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战。
老覃在去年发布的《1933年,彭德怀任东方军司令东征,面对项英的干预,怒:教我打仗?》一文中讲到: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的胜利之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者未能冷静和客观地正确对待这场胜利,而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制订出了红军分离作战方针,以红1军团为中央军,驻于宜黄、乐安、南丰一线,以红3军团为东方军,彭德怀担任东方军司令,挂帅东征,准备“筹款百万,赤化千里”,扩大和开辟革命根据地,。
显然,这是在推行“两个拳头打人”的战略。
那么,9月25日,蒋介石乘红1方面军的东方军和中央军分离作战之机,命令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启动北路军的3个师,向黎川发动猛攻,由此揭开了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的序幕。
不得不说,蒋介石的眼光很毒,很狠,也很准。
红军的闽赣军区司令部就设在黎川。
这时候驻守在黎川的,只有一个警卫连。
警卫连的总人数是77个人,再加上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总共只有78个人。
78个人怎么抵抗敌人3个师的进攻?
萧劲光只能在敌人未到之前紧急呼救。
眼看敌人将至,而救兵未到,只好弃城而走。
![]()
老覃在前些天发布的《毛主席的亲属先后被整,毛主席欲哭无泪,说:都是受了我的牵累呀》一文中说了,博古对萧劲光的弃城行为表示出了“零容忍”,一口咬定说萧劲光是退却逃跑,扬言要开除萧劲光的党籍和军籍,甚至要处以极刑。
幸亏毛主席和王稼祥等人的坚持,才救下了萧劲光的一条命。
博古为什么如此震怒?
是因为他属于军事门外汉,没见过世面,认为黎城丢失了,天就要塌了。
他一方面歇斯底里对萧劲光进行追责,一方面惊慌失措地勒令彭德怀回师收复黎川。
论理,彭德怀出身行伍,身经百战,担任一方统帅,不该拘于一城一池的得失。
但他的党性极强,甘愿于听命军事小白博古,马上率东方军开始由东向西移动。
毛主席知道后,大为摇头。
不知东方军的大幸还是不幸,在硝石洵口,突然与国民党军第6师3个团相逢。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彭德怀用兵,至威至猛。
两军开战,东方军一战胜之,俘敌1200余人,活捉其第18旅旅长葛钟山。
此为大幸。
不幸的是,国民党军在黎川、南丰、南城等地布下有重兵,全被惊动了,蜂拥而至,一下就把东方军困住了。
![]()
毛主席后来无比愤慨地说:
“第5次反‘围剿’时,全不知初战关系之大,震惊于黎川一城之失,从挽救的企图出发,北上就敌,于洵口不预期遭遇战胜利之后,却不把此战看作第一战,不看此战所必然引起的变化,而贸然进攻不可必胜的硝石。开脚一步就丧失了主动权,真是最蠢最坏的打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