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已打乱公号推送顺序, 请将“元淦恭说”设为星标,以免错过更新。
11月7日,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雅安天全县举行。这项工程投资超过575亿元,是四川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引水工程。
所谓“引大济岷”,就是将大渡河水通过260多公里的引水管道引入岷江中上游,满足成都平原的用水需求。
![]()
引大济岷工程总布置图(来源:四川省水利厅)
大渡河和岷江在乐山交汇。长期以来,大渡河被习惯称为岷江最大支流。但在乐山以上的河段,大渡河无论长度还是水量都远远超过岷江。大渡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是岷江中上游的三倍。
这导致四川省内严重的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流经横断山区域内地广人稀的大渡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丰沛;而流经平原人口稠密的岷江中上游,水资源却非常紧张。
都江堰工程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风水宝地。然而,现代成都平原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远远超过古时。仅成都市总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都江堰灌区的总人口现在超过3000万。
现在,都江堰鱼嘴断面年均来水量约140亿立方米,其中约100亿立方米都通过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岷江上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高达70%,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警戒线。即便如此,都江堰灌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071立方米,仍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1700立方米。
换言之,今天的成都,实际上是个相当缺水的城市。同时,由于成都平原只有都江堰一个单一水源,供水安全也存在隐患。2013年7月,岷江泥石流频发就曾导致成都双流供水人口超百万的岷江水厂多次减产、停产。
用水是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的硬约束。成都作为全国常住人口“第四城”,需要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水资源保障。引大济岷工程建成之后,成都平原将从都江堰单一水源变成都江堰和大渡河双水源,水资源总量和供水安全性都将大大提升。
这背后是四川省清晰和坚定的“强省会”战略。对内陆省份而言,省会城市有人口、人才和交通的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强省会”,是提振省份竞争力的最短路径。
成都是四川综合条件最好、发展基础最雄厚的地区,成都有什么短板,就为成都补齐。9月份,四川省发布了《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四川官媒也强调“四川需要更大更强的成都”。
“引大济岷”的直接和间接供水范围,包括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绵阳、遂宁、内江、雅安的43个县(市、区),这些区域是四川工农业最发达的“精华地区”,解决成都平原在水资源方面的后顾之忧,意味着四川可以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上担负起更大的“战略大后方”角色,这也是中央同意“引大济岷”开建的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