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农历十月初二了,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这个日子对羌族同胞来说意义非凡——它是羌历新年的第二天,羌语里叫“日麦节”,既是羌族的“小年”,更是他们庆贺丰收的重要节日,在羌族人心中的分量,堪比我们汉族的春节。羌历年主要在四川绵阳北川、阿坝茂县、松潘、汶川、理县等羌族聚居区流传,一般从农历十月初一开始,要热热闹闹过三到五天。明天是农历十月初二,记住“吃二样,做二事”传统习俗,幸福吉祥家团圆。
![]()
一、吃二样
1、吃牛肉粄
寒冬将至,牛肉本身就有暖身补力的好处,配上浓郁的姜味,一口下去浑身都通透,正适合十月的天气。更重要的是,牛肉在羌族文化里象征着富足和力量,而“粄”这种主食形态,含“团团圆圆”的寓意。
食材:新鲜黄牛肉300克,大米500克,生姜100克,小葱20克,盐5克,胡椒粉3克,食用油适量
做法:
1、提前把大米用清水浸泡4小时,泡至用手能捏碎的程度,然后加入200毫升清水,放入破壁机打成细腻的米浆,倒出后加入2克盐搅拌均匀,静置10分钟让米浆更细腻。
2、牛肉选牛里脊肉,切成薄片后再剁成肉末;生姜去皮后一半切成姜末,一半切成姜丝;小葱洗净切成葱花备用。
3、热锅冷油,油热后放入姜丝爆香,接着倒入牛肉末快速翻炒,炒至肉末变色后加3克盐和胡椒粉调味,翻炒均匀后盛出备用。
4、另起一口平底锅,刷一层薄油,开中小火,倒入一勺米浆,轻轻转动锅身让米浆均匀铺满锅底,煎至表面凝固后翻面,再煎30秒,一张薄薄的粄皮就做好了,依次把所有米浆煎完。
5、把煎好的粄皮平铺,放上适量炒好的牛肉末,撒上姜末和葱花,卷成卷后切成小段,既能直接吃,也能蘸点酱油提味,香而不腻。
2、吃浮油豆干
浮油豆干虽然是广东普宁的特色美食,但因为其“金黄酥脆、内里鲜嫩”的特点,也成了不少地方十月初二餐桌上的常客。金黄的颜色像极了丰收的谷穗,寓意“金玉满堂”;而豆干由黄豆制成,黄豆象征着“多子多福”。
食材:普宁本地黄豆200克,石膏粉5克,清水1500毫升,盐3克,食用油适量(蘸料:蒜末10克,生抽20毫升,香醋10毫升,小米辣5克,香菜5克)
做法:
1、黄豆提前用清水浸泡8小时(如果是夏天要放冰箱冷藏浸泡),泡好后淘洗干净,加入1000毫升清水,用破壁机打成豆浆,然后用纱布过滤掉豆渣,留下细腻的豆浆。
2、把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中,开中火慢慢煮,边煮边搅拌,防止糊底,煮至豆浆沸腾后再煮5分钟,彻底煮透后关火,晾至80℃左右(手摸锅壁有点烫但能忍受的程度)。
3、石膏粉加入50毫升清水搅拌融化,倒入晾好的豆浆中,轻轻搅拌三下,然后盖上盖子焖20分钟,让豆浆充分凝固成豆腐脑。
4、准备一个方形模具,铺上纱布,把凝固好的豆腐脑舀进去,用纱布把豆腐脑包好,上面压一个重物(比如装满水的碗),压制30分钟,取出后切成3厘米见方的小块,浮油豆干的胚子就做好了。
5、锅中倒入足量食用油,烧至六成热(筷子插入油中会冒小泡),放入豆干块,中火炸至表面金黄酥脆,捞出沥干油分。
6、把蒜末、小米辣、生抽、香醋放入碗中调匀,撒上香菜,炸好的浮油豆干蘸着酱料吃,外酥里嫩,咸香入味。
二、做二事
1、祭祀祈福
到了十月初二,所有的农活都会停下来,村民们会穿上绣着精美图案的民族盛装,聚集到祭祀场地。仪式由“许”(也就是羌族的端公,负责主持宗教仪式的人)宰杀牛羊祭祀天神,各家各户也会准备面做的小禽畜作为祭品,供奉天神和祖先,有些村寨还会祭祀山神,每家都要派人带着祭品参加。
2、全家团圆欢聚
十月初二是丰收节后的重要日子,老辈人常说“丰收不忘团圆”。这一天不管家人身在何处,都会尽量赶回家,和长辈、亲人聚在一起。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亲手做的牛肉粄、浮油豆干,聊聊这一年的收成,说说来年的打算,长辈会给晚辈讲羌族的历史和节日的故事,晚辈则会为长辈捶背揉肩,共享天伦之乐。
祝大家阖家团圆,幸福吉祥,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欢迎点赞、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也别忘了关注我们,后续会分享更多传统习俗和美食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