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提出遇强则弱、被中国拿捏,直接点出特朗普最在意的强硬人设。沙利文是拜登政府中分量很重的安全和外交设计者,这话一出,美国舆论哗然。它并不是随口而出的骂人话,而是有两条现实依据的。
第一,贸易战的走向发生变化。华盛顿当时采取了强硬的加税、拉清单、搞封锁等手段,态度上是不压住就不罢休。中国直接打出了稀土牌,并且配合着管控和策略上的调整去打击对手。结果美国极限施压没有达到预期,节奏明显变化:关税没有全部保持,出现了关停、豁免、微调的情况;芯片限制也出现松紧不一的情况。
![]()
第二,选对手下手。对于委内瑞拉这样的小国,美国采取制裁和施压的方式,而对中国则采取试探、出牌、收手、再试探的模式。用沙利文的话来讲就是“遇到弱就强硬,遇到强就软弱”。不是嘴硬,而是行为上有了改变。
沙利文并不是为中国说话。他是民主党主要的政策操盘手,选举季来临,借特朗普做文章,符合党争节奏。他所关心的不是学术推论,而是公众心理,强硬的人会变软弱,让步的人会失败,这样的感觉最容易影响到选票
并且他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中国不会变成第二个苏联,中美之间也不存在必有一战的必要。美国战略圈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这样的话。原因很现实,极限施压试过了,压不垮,成本高,反噬大;套路要改。中国一贯主张:合作有余地,可以谈,可以做。谢锋大使说过,“把合作的清单拉长、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外交系统也多次发出类似的信号——不是喊口号,而是设路标,指向务实。
![]()
然后就是特朗普的问题。打小国时拳头打到底,场面过瘾;打中国队时大对手在前,打法变成了试探和回撤。公众很容易把“只会大欺小”的粗暴标签套到上面。团队解释为“战略弹性”,但是把两条线放在一起,差距很明确:对委内瑞拉强硬到底;对中国绕圈子。沙利文就抓住了这条线。
有人问稀土是否已经出现被卡脖子的情况了?关税是否全部取消?细节比较杂乱,阶段性的变化很多,清单一层层叠着,官方的说法也在不断更新。可以确定的是博弈的方式已经改变,绝对压倒没有达成,双方都在变换招数。正是因为这段拉扯,“遇强则弱”的印象才有了支点。
![]()
从时间上看,沙利文选择在民调热度高的时候发表意见,威力更大。美国人民想要一个能打败对手的领导人,特朗普就用“遇强则弱”这四个字来代表。一按就等于给特朗普的核心卖点抹灰,对民主党来说是高性价比的操作。
观感上特朗普强硬得很:拍桌子、发命令、上电视。但是要分层次强硬。小国面前是即时效果,大国面前要看持久力、反制力以及全球盘的联动。把这三样东西放在桌子上,强硬不是喊叫,而是真的能扛得住。后撤并不一定就是认怂,而是由于现实的压力而不得不改变剧本;但是民意场中,撤就撤吧,动静小就是软。镜头不需要很高的要求,只求冲击力。
![]()
沙利文的话不会马上改变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但是可以改变两国之间的气氛。重量级人物公开表示“不走苏联路线”“共存是大势所趋”,说明美国政策圈正在升温。对我国来说,这是个窗口,把合作清单继续拉长,把可以讨论的议题提前,让务实合作早日落地。方向已经摆好了,走的再慢也要走下去。
中美之间的这盘棋要下很久。镜头和声音之间不断切换,拉扯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方向,不能被情绪带跑。大国博弈,光有气势是不够的,还要有脑子和耐力;谁能够算准、站得住脚,谁就更能掌握住局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