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这个骗局的设计堪称滴水不漏!
3
11月19日,江苏科技大学发布的一份官方通报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谁也没料到,一所正规本科院校竟会深陷如此严重的学术欺诈丑闻之中。
![]()
4
目前涉事人员郭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控制,案件进入正式立案侦查阶段,校方也火速做出反应,宣布与其解除聘用关系。但这场风波的深层影响才刚刚开始浮现。
5
更有内部知情者在社交平台接连爆料,指出郭某的背后牵扯出一个复杂的利益链条,其真实意图远非科研那么简单,甚至涉及巨额科研资金的非法流转与权力庇护网络。
![]()
6
![]()
7
多家官媒讨真相
8
在中国高等教育这片汇聚顶尖学府与学术精英的土地上,江苏科技大学虽不属于C9联盟或双一流头部阵营,但在船舶制造、新材料研发等专业方向仍具备扎实的行业积淀和教学实力。
9
这样一所隶属于国家体系的公立高校,理应拥有严谨的人才选拔流程与学术道德审查机制。然而,正是在这片本该纯净的学术阵地上,“首席科学家”郭某却成功编织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身份幻象。
![]()
10
回溯事件源头,早在2025年初,网络上就陆续出现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异常人事安排的讨论。当时这些声音微弱且零散,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11
可细究起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质疑,实则是整起事件最早的预警信号,为后来的大规模揭发埋下了伏笔。
![]()
12
在此后的岁月里,郭某依旧照常出现在实验室,主持课题会议,指导研究生开展项目研究,行为举止毫无破绽,仿佛一切都在正常运转。
13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职称晋升速度极为迅猛,短短几年内从普通研究员跃升至学院核心岗位,甚至已进入中科院院士候选名单,距离最高学术荣誉仅一步之遥。
![]()
14
正因这种反常的上升轨迹,激起了部分资深教师的警觉。一些长期对其学历背景存疑的研究人员联合了几位研究生,悄然启动了系统性证据收集工作。
15
如果郭某确有真才实学,那么外界的质疑不过是嫉妒之辞;但若其根基虚浮,则再华丽的外衣也无法掩盖内在的空洞。
![]()
16
而事实证明,郭某根本无法经受住学术共同体的 scrutiny(审查)。举报团队所掌握的材料直击要害,层层剥开他那看似辉煌的职业履历。
17
从所谓的“1994年陕西高考状元”头衔,到宣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经历,几乎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被证实存在严重造假嫌疑。
![]()
18
经过对国内外公开数据库、校友名录以及国际同行的多方交叉比对,调查者揭开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真相。
19
郭某名下标注的170余篇SCI论文中,大量成果系冒用其他同名学者的身份挂名发表,其声称的数万次引用记录更是凭空捏造,毫无数据支撑。
![]()
20
不仅如此,郭某极为精通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操作逻辑。面对非技术出身的行政领导和初入科研门槛的学生,他总能精准抛出诸如“多尺度材料建模”、“人工智能驱动合金设计”等前沿术语。
21
凭借这套高深莫测的语言包装,他在公众面前成功塑造出一位深耕尖端领域的权威形象,整个学术人设构建得严丝合缝,极具迷惑性。
![]()
22
在实际工作中,他对学生课题也能提出看似专业的建议,言语间流露出的技术细节足以让新手信服,使其难以产生质疑念头。
23
可惜谎言终究敌不过真相的持续拷问。当多位举报人将确凿证据递交主管部门并同步在网络平台公开披露后,舆论如同火山般喷发。
![]()
24
消息一经传播,公众一片哗然。人们难以接受,一所正规本科高校的科研中枢,竟能被一名仅有高中文凭的个体彻底渗透。
25
此人不仅稳坐“首席科学家”宝座多年,还掌控着数千万元科研经费,差一点就戴上院士桂冠,完成人生的终极跃迁。
![]()
26
如今郭某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随着央视新闻的权威通报落地,事件性质得以最终确认。
27
但这起案件的终结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更大范围震动的开端。他的铁饭碗已然破碎,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同时更多隐藏在其背后的共谋者也正逐渐浮出水面。
![]()
28
央视一锤定音,真实目的藏不住
29
正如前文所述,江苏科技大学作为地方重点本科院校,发生如此重大的学术诚信危机,无异于自毁声誉,堪称教育界的奇耻大辱。
30
校方原本试图低调处理,避免事态扩大。然而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任何隐瞒都注定无法持久。
![]()
31
消息曝光后,各大媒体记者蜂拥而至,电话几乎打爆学校宣传部门。可最初回应却令人失望——无论是新闻科还是人事处,统一口径均为“不了解情况”、“不便透露”。
32
这种典型的回避式应对策略,非但未能平息风波,反而进一步点燃了公众的愤怒情绪。
![]()
33
在全民监督的时代背景下,任何形式的信息封锁都会被视为心虚的表现,只会助长谣言蔓延,加剧信任崩塌。
34
于是,《新京报》率先出手,刊发重磅评论文章,标题直白有力:“‘首席科学家’是不是大骗子,大学得有个说法。”
![]()
35
文中质问毫不留情,不再局限于事件本身,而是层层追问制度漏洞:一个高中生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核进入高校任职?千万级科研经费究竟流向何处?审批流程是否存在渎职行为?
36
网友热议不断,纷纷感叹:能在如此严密的学术评审体系中全身而入,这位“假科学家”的手段实在太高明,背后若无内应简直难以想象!
![]()
37
迫于巨大舆论压力,江苏科技大学终于发布了一份迟来的官方说明。尽管全文简短,但内容极具分量。
38
通报明确承认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坦承“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不严等问题”,并确认已终止与其合同关系,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调查。
![]()
39
这份文件表面上是事件定调,实质上等同于一份公开认错书,全面印证了外界此前的所有核心质疑。
40
它等于默认了一个残酷现实:学校的学术评价体系、人才准入机制,在郭某面前形同虚设。
![]()
41
所谓“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等头衔,背后竟缺乏最基本的学历验证与成果核查程序,暴露出管理体系的巨大黑洞。
42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印度曾高价采购“阵风”战斗机的案例:投入巨额资金,换来的却是实战中不堪一击的装备。
![]()
43
随着郭某被警方带走,他的个人命运已然注定:不仅学术生涯彻底终结,还将面临刑事追责,过往骗取的荣誉与资源都将化为乌有。
44
这固然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但社会关注的重点早已转移:究竟是谁批准了这项高规格人才引进?决策过程是否合规?
![]()
45
要知道,郭某简历中赫然写着“德国洪堡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多项国际头衔。
46
他还曾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身份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成为该校首席科学家。
![]()
47
随着舆情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内幕被揭开。有知情人透露,郭某系由第三方猎头公司推荐入职,学校方面竟未进行实质性背景调查。
48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早已晋升为博士生导师,在校内享受副院长级别的待遇,今年更计划冲击中科院院士评选。
![]()
49
归根结底,这一切运作的核心动因就是一个“贪”字——贪图高位带来的 prestige(声望),贪占高额薪资,贪挪庞大的科研专项资金。
50
如今泡沫破裂,所有非法所得都将被追缴,而当初拍板引进他的相关责任人也难辞其咎。
51
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决策背后是否存在权钱交易?是否有官员收受好处为其开绿灯?一旦查实,必将牵出更大的腐败链条。
52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53
参考信源:
54
“首席科学家”是不是大骗子,大学得有个说法 | 新京报快评----2025-11-18---新京报
55
江苏科技大学通报该校郭某学术造假事件 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2025-11-19 ---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