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香港九龙的一家小诊所里,杜月笙靠在病床边,眼神已经没了往日的锋利。
他让人取来一套西装,又让孟小冬换上婚纱。
![]()
没有宾客,没有礼炮,连请帖都没发出去。
就是这么一场安安静静的婚礼。
谁都没想到,这个曾经叱咤上海滩的大佬,最后一次下决心的事,竟然是给一个女人一个名分。
孟小冬站在他身边,没说话。
![]()
她眼里没有泪,也没有笑。
只是点了点头。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可要追溯回去,得翻几十年的账。
杜月笙第一次见孟小冬,是1925年,在天津。
那会儿的孟小冬才17岁,刚刚在京剧界崭露头角,台风稳,唱腔足,一出《打渔杀家》,让台下那位上海来的“客人”直愣愣坐了一整场。
“这姑娘,将来不简单。”杜月笙在后台跟身边人说。
![]()
但那时候的孟小冬,心里装着的,是梅兰芳。
她和梅兰芳的那段感情,几乎成了民国的“八卦头条”。
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戏迷都盼着他们能成。
可现实不是唱戏,梅家人不认这个媳妇,误会越来越多,最后还是散了。
离婚那年,她才二十出头。
那之后她沉了几年。
![]()
也不怎么登台了,人也清瘦了不少。
1937年,她去了趟上海,住在老朋友姚玉兰家里。
姚玉兰是杜月笙的四太太,一个人精似的女人,出身京剧世家,戏唱得好,人也会来事儿。
“你知道杜先生这些年是怎么念叨你的吗?”姚玉兰有一天突然这么问她。
![]()
“他?”孟小冬笑了一下,“那会儿不是还在追别的姑娘么。”
姚玉兰没接话,只是把话题轻轻转了开。
可从那以后,杜月笙来家里的次数明显多了。
每次都不动声色地问:“孟小姐吃得惯这边菜吗?”“她喜欢北方的汤,我让厨子学了几道。”
孟小冬不是没看出来。
他的方式跟那些年年轻时的杜月笙不一样了。
![]()
没有一掷千金,也不送房送车。
就是安安静静地照顾,什么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甚至她偶尔那点小毛病,他也记得一清二楚。
那时候的上海,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样子。
日本人已经打进来了,街头巷尾到处是巡逻兵。
杜月笙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很多老朋友一个一个“失联”,可他还是照旧来看孟小冬。
![]()
“你看,”他有一次说,“外头那么乱,我这人也不知还有几年好活。
你要愿意,我想把你接进门来。”
孟小冬没答。
她只问了一句:“我以什么身份进门?”
杜月笙那天没说话,转身走了。
可这话他一直记着。
![]()
1949年,上海局势已定,杜月笙决定去香港。
出发前又去了趟孟小冬住的院子。
“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孟小冬看着他,还是那句话:“我以什么身份跟你走?”
他没再犹豫。
到香港的第二年,他就办了那场简单的婚礼。
![]()
请的都是家里人。
姚玉兰也来了,坐在台下,悄悄地笑。
这时候的杜月笙,已经不是当年的“上海皇帝”了。
青帮势力早就崩溃,他也没再插手什么事。
每天看看戏,写写字,偶尔和宋美龄通过电话。
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
婚后不到一年,1951年,杜月笙去世。
孟小冬亲手为他穿上寿衣,整理遗物。
一封封旧信,她烧了,只留下一张照片。
那写真里,杜月笙还年轻,穿着长衫站在石库门前,身后是姚玉兰、陈帼英,还有一群孩子。
“杜公馆”当年有多热闹,没人比她更清楚。
沈月英是第一个进门的,苏州女人,温温柔柔。
![]()
杜月笙刚起步那几年,家里什么都靠她打理。
可惜一直没孩子,最后染上了鸦片,被幽禁了整整十年,死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
陈帼英是舞厅里的姑娘,进门时风光得很,上海滩的记者都抢着拍她。
可她太烈,跟杜月笙吵了一架后直接带着两个儿子回了上海,晚年孤苦,死前念叨的还是:“如果没进杜家,我可能就是个普通的纺织女工。”
![]()
孙佩豪那会儿才十六岁,是苏剧界的红角儿。
进门后日子也没好过。
两位太太轮着给她下绊子,杜月笙又顾不上她。1948年,她儿子被抓,她求杜月笙出手,他没理。
她一怒之下去了英国,在异国他乡靠卖首饰过日子。
姚玉兰算是最能熬的一个。
她懂规矩,也懂人情。
不抢风头,不卷是非。
跟宋美龄成了“戏友”,还帮杜月笙牵了不少线。
杜月笙常说:“她是我家的福星。”
可这些人,到后来都散了。
1951年,杜月笙的灵柩从香港运到台湾。
孟小冬亲自押送。
落葬那天,风很大。
她站在坟前,披着黑纱,一句话没说。
有人拉她一把:“风太大了,冬姐,回去吧。”
她摇头:“我再站一会儿。”
后来她没再登台。
也拒绝了所有采访。
有人问她:“你后悔吗?”
她说:“人生像唱戏,唱过了,就算数。”
1977年,孟小冬在台北去世。
墓碑上没有“京剧大师”“冬皇”这些字,只写了六个字——孟太夫人之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