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看着德英毅然决然跳海,我才知道,蔡孝乾有多可恨,白瞎了那么多经历
![]()
重刷德英赴台继续做潜伏工作,结果在通过的时候,被警察给扣住,因为她的通行证被发现是假证,直接暴露被抓。
刚好谷正文这个台的保密特务头子也在现场,看到警察正抓着德英盘问,他觉得从她身上应该能找到一些共匪的线索。
于是谷正文就开始跟海关警察交涉,希望他们来你德英给他,带回台进行审问,在双方还在互相商量之际,德英冲开警察的挟持,毅然决然地对着奔流的大海直接一跃,没有一点的犹豫。
![]()
刚好朱枫也在人群中,她准备检票回上海跟丈夫和孩子相见,可是看着德英因为她给的通行证导致被发现,最后就这样年纪轻轻地牺牲了,朱枫直接跑来找蔡孝乾问个明白。
明明她给的通行证没有问题,为何却害了德英这个年仅24岁的小姑娘,既还没有结婚,也不会游泳,看着这样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自己眼前逝去,朱枫只觉得自责不已。
![]()
看了这部剧,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先烈们献出宝贵的生命几乎都是在几秒之内决定,再反观像蔡孝乾这种叛徒更加的可恶可恨。
查了史料发现,蔡孝乾竟然是经过过了十万里的长征的人,可以说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之下都能挺过来,可以相比于德英这样的年轻人,他更应该算是意志坚定,对信仰坚定的人,可是却为了一块牛排和一个女人叛变,导致整个台工委基地被毁之殆尽。
导致出现这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德英是内化于心的精神支柱,而蔡孝乾是外部环境塑造的身份标签
可以说德英的信仰是纯粹的、内化的。
她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牺牲精神,已经与她个人的生命融为一体。
在暴露的瞬间,她的抉择不是权衡利弊,而是本能的反应——保护组织、保护同志,绝不让敌人从自己这里得到任何信息。
这种信仰让她在24岁的年纪,可以毫不犹豫地为了一个看不见的未来献出触手可及的生命。她的牺牲,是信仰的终极践行。
而蔡孝乾的信仰则可能更多是“经历”和“身份”的堆砌。
长征的磨难,他挺过来的是身体的极限,是生存的考验。
这固然伟大,但并不意味着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同等的淬炼。
他的资深地位,可能使他将信仰部分地异化为一种“资本”和“身份”。
当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物质诱惑的生活(牛排、女人代表的享受与权力)出现在面前时,他赖以立足的“外部身份”动摇了,而内化的精神支柱却没有足够坚固到抵御这种侵蚀。
二、德英牺牲瞬间的永恒,而蔡孝乾的漫长堕落的开始
德英的牺牲是“瞬间的决绝”。
她的这种决绝,背后是长期积累的、不容玷污的信念。
她的生命在最高点戛然而止,化为了永恒的丰碑。她的形象,因此永远定格在英勇、纯洁和壮烈之上。
而蔡孝乾的叛变是“漫长的堕落”。
他的背叛不是一瞬间的软弱,而是一个逐步被腐蚀的过程。
从接受小恩小惠,到追求奢靡享受,再到思想动摇,最后彻底出卖组织和同志。
这个过程暴露的是他意志力的溃败和信仰的真空。他的“活着”,成为了一场持续的精神死亡,其造成的破坏也远比一个瞬间的决策要深远和彻底。
三、德英保护者的担当,而蔡孝乾背叛者的代价
德英用生命承担了保护者的责任。
她跳海,是为了切断所有可能牵连他人的线索,是对她所肩负的使命最后的、也是最彻底的负责。
蔡孝乾却选择用背叛践踏了所有人的信任和牺牲。
他作为当时台工委的最高负责人,他的叛变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这意味着他将所有战友的性命、无数人用鲜血建立的组织网络、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事业,都当作了自己换取优渥生活的筹码。
“整个台工委基地被毁之殆尽” 这句话背后,是无数个像德英一样的烈士的鲜血白流。
他的可恨,正在于其背叛的“性价比”极高——为了一点个人私欲,付出了整个组织的代价。
蔡孝乾的背叛行为,一个经历过最艰苦考验的“老革命”,最终却败给了最原始的欲望,这正是历史和人性的复杂性所在。
艰苦的考验并不直接等同于精神的绝对坚定。 有些人能共苦却不能同甘。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意志,与和平(或腐蚀)环境下的信仰坚守,考验的是人性中不同的侧面。
信仰的维护是一场“终身革命”,没有一劳永逸,过去的功勋不能担保未来的忠诚。
信仰需要不断擦拭、淬炼,否则就会在糖衣炮弹面前生锈、腐烂。
#《沉默的荣耀》德英跳海片段值得品吗##谷正文##蔡孝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