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席卷新能源行业的技术革命,如今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11月18日,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再次明确表示,2027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这已是宁德时代在年内第三次公开确认其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
在11月12日举行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曾透露,公司全固态电池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度处于全球前列。如今,这一技术路线图愈加清晰。
全固态电池被广泛认为是动力电池的“终极方案”,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它具有本质安全、能量密度高等优势。行业数据显示,量产级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518Wh/kg,是传统锂电池的两倍,能支撑车辆续航突破1200公里。
![]()
然而,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之路并不平坦。行业内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仍面临科学、工艺、成本三重挑战。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坦言:“全固态电池领域相关工艺和设备目前远未成熟,距离真正量产仍有很大差距。”
技术瓶颈是横亘在产业化之路上的“三座大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技术首席孙焕丽直指三大核心难题:“一是浆料稳定性差;二是电解质成膜质量低;三是叠片精度难控。”
面对这些挑战,宁德时代选择了务实的发展路径。在全力攻关全固态电池的同时,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正成为产业落地的现实路径。有头部企业已建成4GWh半固态电池产线,能量密度达300Wh/kg,成本增幅仅约0.5%,明年计划在中高端车型大规模应用。
![]()
对于量产时间表,行业内意见不一。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一场高端对话中,专家们的预测存在明显分歧: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志新预测,全固态电池将在2032-2033年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则认为,小批量示范装车可在2027年实现;而长安汽车副总裁邓承浩更为保守,直言“2030年大规模商用是最乐观预期”。
在激进的宣传与冷静的研判之间,一条务实的产业化路径已然浮现。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给出了关键论断:“在2030年之前,磷酸铁锂电池仍将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
这意味着,未来5-10年,动力电池市场将呈现“多元技术路线并行”的清晰格局。磷酸铁锂凭借成本、寿命和安全优势占据主流;半固态电池作为关键过渡方案,在高端乘用车和航空等领域逐步渗透;而全固态电池则将作为颠覆性技术,在完成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后,从特定高端场景开启商业化。
![]()
对于消费者而言,固态电池的普及将彻底解决续航焦虑。数据显示,固态电池零下20℃低温环境下能量保持率超91%,配合800V高压平台,15分钟就能快充至满电,直接击中72.3%消费者放弃电动车的核心痛点。
随着2027年的临近,宁德时代能否如期兑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的承诺,市场正拭目以待。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场动力电池的技术革命已经拉开了序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