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10日清晨,台北马场町刑场,一位26岁的年轻人身陷囹圄却神色从容。当特务询问他有何遗言时,他只平静地回答了四个字:“我无言可诉。”随后,枪声响起。
他就是王正钧——吴石将军在台湾时期的真实副官,为保护党的秘密壮烈牺牲,却因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艺术创作而长期被隐没在历史角落。
![]()
在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中,聂曦被塑造为吴石的副官。然而真实历史更为复杂。随着吴石赴台,聂曦已升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上校科长。
正是聂曦将同乡挚友王正钧引荐给吴石担任少校副官。剧中“聂曦”这一角色,实则融合了聂曦与王正钧两人的事迹。
王正钧与聂曦的友谊始于福州三坊七巷。王家与聂家住在坊巷院落同一进大厅的两侧,两人交往甚密。在聂曦及其堂兄聂能辉的影响下,王正钧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聂能辉是王正钧革命道路上的关键引路人。他曾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关入上饶集中营。1942年,他参加了著名的“赤石暴动”,成功突围后重新回到革命队伍。这位革命引路人后不幸在南京解放前夕被捕,就义于雨花台。
1949年,王正钧随吴石赴台,担任其副官。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下,他承担起了为吴石搜集并传递情报的重任。
当时在台地下工作者连一部与中共中央华东局直接联系的电台都没有,重要情报需藏进牙膏,由地下交通员冒险经香港转交。尽管如此,王正钧仍成功将台湾驻军部署图等重要情报护送出岛,辗转传递至中共中央。
1950年初,危机降临。台湾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蔡孝乾被捕叛变,导致情报员朱枫身份暴露。吴石得知后,立即让王正均通知聂曦协助朱枫转移。
王正钧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消息,确保了朱枫的顺利转移。然而,朱枫最终还是在舟山被捕,吴石和王正钧的身份也随之暴露。
1950年3月,吴石、王正均相继被捕入狱。在狱中,王正钧展现了惊人的革命意志。
![]()
特务们先以软化的手段诱降:“你仅是副官,系吴石从犯,只要认罪,只要悔过,或许能保住性命。” 但王正钧宁死不屈,不愿以牺牲气节而苟且偷生。
当软化的方法无效后,特务们动用了酷刑。鞭打、烙铁、老虎凳……种种酷刑摧残着他的身体,却无法摧坏他的意志。他深知,一旦松口,不仅吴石必死,更多尚未暴露的同志也会遭殃。
面对审讯,王正钧始终守口如瓶。他对大多数问题只以“不知道”、“不懂得”相答。这种沉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一种坚定的抵抗。
王正钧的判决经历了一波三折。初审七年有期徒刑,二审改判15年,三审又改为无期徒刑。但蒋介石仍不满意。
在审阅判决书时,蒋介石亲自在“案犯”名单中圈出王正钧的名字,用朱笔重重划下“死刑”二字,将“无期徒刑”改为“死刑”。
为何蒋介石对一个26岁的副官如此不放过?
王正钧与吴石的关系并非普通上下级。他是通过聂曦引荐成为吴石信任的助手,这种基于地缘和亲缘的纽带,让蒋介石深感不安。吴石案后,国民党内部发现渗透已深入核心圈层,连高级将领身边的年轻副官也可能是“组织的人”。
1950年8月10日,年仅26岁的王正钧与同案林志森一同被害。而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四人已于两个月前——1950年6月10日牺牲于同一刑场。
王正钧牺牲后,其家人长期不知消息。直到1950年底,一封绝笔信才辗转送达福州王家。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家人不敢声张,只能将悲痛埋在心底。
![]()
在绝笔信中,王正钧笔墨从容,简洁而坦然。他写道:“我无言可诉!四婶只我一子,未奉终养,天下以均为不忠不孝之人。”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人的牵挂与愧疚。
堂弟王正鲁冒险领取王正均遗骸,落葬于台北福州山。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直到2010年前后,这段尘封的历史才逐渐被披露。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王正均获追授“革命烈士”称号。同年年底,烈士遗骨归葬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这位离乡六十余载的英雄,终于魂归故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