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行业纷纷追逐打折、团购、充值抢占流量的今天,“很久以前羊肉串”却以其独特的“五不原则”——不打折、不促销、不团购、不充值、不外卖——实现了同店客流近乎翻倍的增长。
这家从2008年创立的烧烤品牌,以纯直营模式在全国拓展至超过140家门店,其成功并非依赖传统流量战,而是构建了一套围绕“用户信任与极致体验”的深度运营体系。
![]()
产品战略:以“羊肉串”为锚点筑牢信任基石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烧烤市场,很久以前羊肉串通过清晰的产品战略,让品质自身成为用户信任的起点。
1.菜单聚焦战略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品牌在2017年进行战略调整,从“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更名为“很久以前羊肉串”,将菜单结构从平行品类改为金字塔型结构,突出羊肉串作为“尖刀产品”。
这一调整不仅强化了用户认知,更用核心产品占据了用户心智。
改名背后是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度洞察——当消费者面对过多选择时,一个明确的指引能极大降低决策负担。
2.溯源体系打造产品高价值感
羊肉选自呼伦贝尔大草原,并在菜单和盛放羊肉串的盘子上明确标示“选自每1000平米只养1只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羔羊肉”,让顾客直观感知产品价值。
这种透明化的溯源信息不是简单的营销话术,而是将产品背后的品质保障直接呈现,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3.工艺升级优化消费体验
品牌将机器穿串改为手工穿串,并设计出“一串三味”(羊排肉、羊肥肉、羊瘦肉)的独特口感层次。
这一改进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更通过工艺的可见性升级,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提升,从而愿意支付相对较高的客单价(约90元左右)。
![]()
![]()
服务创新:“动能回收系统”将不满转化为忠诚
这是品牌用户运营中最具革命性的部分,它重新定义了餐厅与顾客的服务关系。
1.高成本设定保障体验底线
品牌强制要求食材与人工成本占营收不低于60%。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上限,而是成本下限,旨在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优质食材和优秀员工身上,从源头上筑牢体验基础。
在餐饮业普遍追求低成本运营的背景下,这一反直觉规则确保了顾客体验的基本盘稳固可靠。
2.主动退款机制创造惊喜时刻
预留5%的营收作为“主动退款基金”,授权员工主动观察顾客的细微不满(如烤得老了一点、上菜稍慢),并在顾客开口前就提供免单或退款。
这一机制巧妙利用了心理学中的“惊喜效应”,将潜在的负面体验转化为超预期的信任感。
当顾客已经对某道菜品或服务产生轻微不满,但尚未表达时,员工的主动补偿会创造强烈的情感冲击。
3.构建“不满→复购”的完整闭环
传统模式中,顾客不满往往导致流失和负面口碑;而“动能回收系统”通过员工主动介入、真诚道歉与及时补偿,将一次可能的危机转化成了比正常消费体验更深的情感连接。
这种将“负动能”回收为“正动能”的机制,最终造就了极高的顾客复购率与正面口碑传播,形成了自我强化的增长飞轮。
![]()
场景与社交:打造年轻人的“撸串圣地”
品牌深刻理解到,当代餐饮的竞争不仅是味道的竞争,更是场景体验与社交连接的竞争。
1.沉浸式场景营造独特氛围
店面以远古洞穴为主题,从店招门头到内部装饰整体打造了一个主题性极强的用餐空间。
蓝色灯光和强节奏感音乐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夜店风”烧烤氛围,让顾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品牌文化。
这种场景设计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将品牌故事“很久以前,水里有许多鱼,天空有许多鸟……”通过空间语言进行具象化表达。
2.强化社交属性激活用户连接
创始人宋吉认为,“没有社交属性的餐厅是一个没有灵魂的餐厅”。
基于这一洞察,品牌曾创新推出“约撸”社交功能,鼓励陌生食客在线相约撸串,并通过虚拟赠酒等互动强化线下店的社交连接。
这一尝试让餐厅从单纯的用餐场所升级为年轻人的“第三空间”,有效提升了用户黏性和消费频次。
3.创意内容提升品牌传播力
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及微博等平台,其海报设计紧扣“肥美羊肉”和“烧烤钎子”等核心元素,文案清奇有趣,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沟通。
这种内容策略不仅保持了品牌的高互动性,更通过有趣又有梗的创意,降低了用户的传播门槛,使品牌信息在社交网络中自然流动。
4.“打赏功能”与情绪价值挖掘
2025年,品牌在点单小程序中上线“打赏服务员”功能,用户可赠送3.33-9.99元的虚拟礼物(如“保时捷”“大火箭”)。
![]()
页面明确标注“打不打赏,服务都一样”,削弱功利性,强调情感共鸣;
有顾客因服务员主动调整菜品(如去除肥肉、补送串品)而打赏全套礼物,称“情绪到位”。
这一功能不仅提升了员工收入,更让服务价值被“可见化”,增强了用户参与感。
![]()
组织赋能:把服务权交给一线员工
任何顶层的用户运营设计,最终都需要由一线员工来执行。
品牌通过组织管理创新,确保了服务理念的落地。
1.取消KPI,改革考核机制
门店不考核流水和营业额,考核由“基础动作”(60%)和“神秘顾客”(40%)两部分组成。
这一考核机制引导员工专注于服务标准与顾客感受,而非单纯追求销售额。
员工可以不受业绩压力干扰,全心投入到提升顾客体验的工作中。
2.神秘顾客体系保障体验一致性
公司将门店分为若干组,每个神秘顾客要去试吃一组门店,并根据提供的表格从多个维度给门店打分。
这种机制不仅确保了各门店服务品质的统一和高水准,更通过持续的外部视角督促门店保持最佳状态,避免服务标准随时间推移而下滑。
3.充分授权激发员工主动性
“动能回收系统”的核心在于赋能员工,给予他们资源和权力去主动创造惊喜。
当员工被信任且有权限现场解决顾客问题时,他们的责任感、自主权和成就感得到极大提升,从而更愿意投入情感劳动来提升顾客体验。
这种赋能也体现在门店设立的多达14个体验环节,如进店时的迎宾、点餐时的介绍、上菜时的报菜名和察言观色等。
![]()
数字化实践:轻量而精准的用户触达
在私域运营和会员管理上,品牌展现出与其整体战略一致的独特思路——重连接而非单纯促销。
1.早期微信生态的巧妙运用
品牌曾通过微信会员体系,在新店开业时向会员手机发送优惠券,并借助“六度空间”理论鼓励用户转赠朋友,配合抽奖活动,实现了零传单、高到店率的开业引爆。
在2015年,很久以前羊肉串的微信公众号粉丝就已经达到了150万。
这一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利用了用户社交链的自然延伸,让顾客成为品牌的推广节点。
2.内容导向的会员沟通策略
其公众号、视频号等内容渠道,日常主要发布新品信息、门店活动、品牌故事等,内容质量高,避免了单纯的促销轰炸。
这种内容策略更侧重于品牌价值传递,通过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保持用户对品牌的关注和好感,而非短期交易刺激。
3.官网的内容体验创新
与大多数企业官网不同,很久以前羊肉串的官网没有大段文字和荣誉介绍,而是以视频形式讲述品牌故事和呼伦贝尔的四季。
这种内容呈现方式更符合当代用户的浏览习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内容传递品牌核心价值,提升了用户的官网体验和品牌认知。
总之来说,“很久以前羊肉串”的用户运营体系,本质上是一场“由内而外”的经营哲学实践。
它用产品聚焦构筑信任基石,用服务创新实现情感连接,用场景社交创造消费吸引力,最后通过组织赋能确保这一切能完美落地。
在流量昂贵的时代,最可持续的增长并非来自不断的促销与拉新,而是源于将运营重心从“交易”转向“关系”,用心把服务中的每一个可能的瑕疵,都变为巩固用户关系的契机。
当整个行业都在卷价格、卷品类时,很久以前羊肉串选择了卷体验的深度,卷人性的温度——这或许正是其在竞争激烈的烧烤红海中持续破局的根本原因。(完)
【零售案例】| | | | | | | | | | | | | | | | | |
【医药案例】| | | | |
【餐饮案例】| | | | | | | | | |
【银行案例】| | | | | | | |
【保险案例】| | | | | |
【食品饮料】| | | | | | | | |
【其他案例】| | | | | | | |
【公域运营】| | | |
【私域运营】| | | | | | | | | |
【IP方法论】| | | | | | | |
【社群运营】| | | | | |
【组织变革】| | | | | |
【AI大洞察】|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