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商行迎来新掌舵人:向弟海履新党委书记,万亿级金融机构开启新征程
![]()
2025年11月16日,一则看似普通的调研新闻悄然释放出山西金融界的重要人事变动信号。山西省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向弟海赴晋中调研改革化险工作,标志着这位拥有丰富财政金融经验的官员正式执掌这家全省唯一存款规模突破万亿的金融机构。这次履新不仅关乎一家省级银行的未来发展,更牵动着山西农信系统深化改革的全局布局。
从财政专家到金融掌舵者的跨越
公开资料显示,向弟海1976年出生,陕西籍,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98年,在财政部多个关键岗位历练近二十年,先后担任社会保障司环境资源处副处长、经济建设司处长等职,积累了深厚的财政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管理经验。2020年调任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正厅长级)后,他深度参与地方经济治理,这段经历为其此次转型金融领域奠定了实践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向弟海的任职轨迹呈现出"中央-地方"、"政策-实务"的双重跨越。在财政部山西监管局副局长任上,他既熟悉金融监管规则,又深入了解山西经济特点;而作为省政府副秘书长,则锻炼了其统筹协调多方资源的能力。这种复合型背景对于当前处于改革深水区的山西农商行而言,恰似一剂"对症良方"。
万亿级农信航母的治理新篇
向弟海此次调研首站选择晋中颇具深意。在与晋中管理中心及平遥、榆次两家县级农商行交流时,他特别强调改革化险、队伍建设与党建工作的协同推进,透露出"稳中求进"的治理思路。省农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聂宏伟等陪同调研的阵容,也显示出新领导班子对基层工作的重视。
这家由原山西省农村信用联社改制而来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自2023年11月挂牌以来就承载着特殊使命。作为全国首批"上参下"模式改革的省级农商行,其通过"机构自愿、分步参股"的创新机制,既保持县级法人的经营活力,又强化省级机构的统筹能力。目前系统内108家县级机构、3005个营业网点构成的"毛细血管",使其成为山西服务网络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
数据印证转型成效
最新经营数据揭示了这家金融巨舰的航速:截至2025年9月末,全系统存款余额达1.46万亿元,年内新增842.84亿元;贷款规模突破9270亿元,其中支农支小贷款占比高达81.86%,凸显其坚守"三农"主责主业的定位。这些数字背后,是近5万员工对"草根金融"使命的坚守,也是省级农商行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征程
站在万亿存款的新起点,向弟海面临的考验同样严峻。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怎样在数字化转型中保持"支农支小"特色?省级联合银行与县级法人之间如何优化治理结构?这些课题都需要新领导班子在继承中创新。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实体贷款427亿元的净增额既体现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也暗示着资产质量管控的压力。
观察人士指出,向弟海的财政背景可能带来两重优势:一方面有助于强化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在化解历史风险、争取政策支持方面获得助力;另一方面其宏观视野能帮助农商行系统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但金融行业的专业性要求其必须快速完成从政策制定者到市场经营者的角色转换。
深耕三晋的金融使命
从黄土高原到汾河两岸,山西农商行的3005个网点如同星罗棋布的金融驿站。这些网点不仅是存贷业务的窗口,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向弟海在调研中特别关注"队伍建设",暗示着人才战略将成为其施政重点。在金融科技重构银行业态的今天,如何让这支近5万人的队伍既保持"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又具备数字时代的服务能力;考验着管理智慧。
随着新书记的到任,山西农商行这艘金融航母正调整航向。在保持存款规模优势的同时,如何将"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胜势;如何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向弟海任内的核心命题。这场始于农信社改革的金融试验,正在书写省级农商行转型的"山西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