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台答卷——跨越赶超的五年
![]()
“十四五”以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优
11月19日,邢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邢台答卷”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邱海飚介绍邢台市“十四五”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就,并与该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市始终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实施小麦亩产跨千斤、玉米单产提百斤行动,开展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98.9亿斤,较2020年增加1.9亿斤。坚持“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并重,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24万亩;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开展粮食增产关键技术攻关,今年南和区阎里乡百亩高产攻关田小麦亩产高达868.27公斤,实现小麦单产水平新突破,小麦、玉米两季总产达到1879.06公斤/亩,刷新我省新纪录。持续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菜、肉、蛋、奶、果品种丰富、供应充裕。
![]()
沙河市金沙河红薯岭小麦种植基地,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资料图片
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
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早宽简实”,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将监测标准从2021年的6600元逐年上调至2025年的9000元。截至2025年10月底,累计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2865户32548人,通过精准分类帮扶,已消除风险10833户27273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2032户5275人已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持续深化产业、就业帮扶,每个脱贫县形成“一主两辅”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增强内生造血功能。同时,用足用好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就业载体,落实落细各项就业奖补和社保补贴政策,每年为6700余名脱贫家庭子女发放“雨露计划”补助2000余万元,为1.2万名脱贫劳动力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800万元。
乡村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高
我市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实施一批重大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比达到57.6%,较2020年提高2.3个百分点。乡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酸枣仁加工占全国总量70%,金银花产量占全国总量60%。农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已成功打造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9个。加快建设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农产品加工业强市地位进一步巩固,2024年,全市119家食品加工规上企业实现营收516.4亿元,全市食品加工“一带五园”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业态新模式表现抢眼,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22降低到2.03。
![]()
内丘县柳林镇西石河村农民在晾晒酸枣。资料图片
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十四五”时期,我市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建设重要一环,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收转运体系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4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7.65%,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8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255个。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积极参加“冀农乐”农民文化体育活动,2个乡(镇)、14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
在柏乡县柏乡镇南孙村,村民在院内浇花。
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我市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市规模经营主体数达到10756个,规模流转率达到72.72%,规模经营面积超过250万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宁晋县、隆尧县、临城县的5个村被列为河北省2024年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积极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90.22%。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全市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9132家,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1096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5074家。
![]()
一、记者:支持邢台市建设食品加工业隆起带连续两年列入河北省委一号文件,“十四五”时期,邢台市在支持食品加工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李永红: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高度重视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确立了“一带五园”规划布局,制定了纵贯市域南北、串联6个重点县(市、区)的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规划建设方案。截至目前,隆起带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实现130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市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573家。主要采取六个方面措施:
一是突出玉米淀粉深加工。以玉锋实业集团为龙头,在食用和药用级玉米淀粉加工生产基础上,推动玉米胚芽油、辅酶Q10、L-苯丙氨酸等产品研发升级。
二是突出方便食品加工。以今麦郎集团为龙头,在方便食品传统产业基础上,加大食品添加剂、蔬菜制品、蛋制品、肉制品、油脂等产品升级改造。
三是突出挂面制品加工。以金沙河集团为龙头,在传统面粉、挂面加工基础上,推出波纹面、哈麦面、胚芽粉、荞麦面、全麦面等更多种产品类型。
四是突出休闲食品加工。以宁晋县休闲食品园区为核心,用好“河渠饼干”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焙烤类、饼干类产品升级改造,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五是突出功能食品加工。以今旭集团为龙头,发展营养型低GI国家发明专利面、全谷物澳麦全麦面、西餐意大利面、港式竹升面、冷面、鲜面、快熟面等。
六是突出宠物食品加工。以南和区宠物产业园区为主战场,严把产品质量关,提升产品品质,构建以宠物食品、用品为重点,辐射涵盖宠物“衣食住行、生老病亡”的全产业链体系。
二、记者:近年来邢台市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田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打造“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2024年、2025年连续两年将和美乡村建设列入全市四个专项行动之一,研究制定《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立足地方实际和资源禀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要取得五个方面成效:
一是坚持示范引领。突出城乡接合部、景区周边、高铁高速沿线等重点区域,累计布局和美乡村重点片区26个,围绕重点片区建设和美乡村1271个,创建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8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255个。巨鹿县《创建“巨好办”管理平台发现处置乡村建设领域问题》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49%,信都区“农户自建、政府补贴”改厕机制和广宗县“链条式服务”厕所管护机制入选河北省农村改厕典型案例。
三是不断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着力实现全域全量焚烧处理,信都区“探索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做法入选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案例,任泽区“公交站式”上门收集垃圾做法列入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7.65%,并入选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
五是实施村庄绿化“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37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178个村荣获河北省森林乡村称号。
作者: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马维勇 籍明泉 张驰
来源:邢台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范永吉 韩亭亭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