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内部“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纠纷,如同细胞中潜藏的“微澜”侵蚀着幸福的基底。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妇联干部们创新开展“12334+”工作法,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守护着社会和谐的根基。
在兴安盟,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的门总是敞开着。一位刚接受完调解的大姐抹着眼泪说:“要不是你们,这个家就散了。”这样的场景,是兴安盟妇联创新实践“12334+”工作法,守护万家灯火的生动缩影。

一个阵地,撑起保护伞

“以前遇到家事纠纷,不知道找谁。现在好了,来到综治中心,妇联的同志第一时间接待,全程帮我们调解。”说这话的,是乌兰浩特市的李女士。她口中的“一站式”服务,正是盟妇联依托综治中心打造的融合主阵地。在全盟各级妇联婚调室里,978名婚调员、妇联干部、律师等多方力量携手,已累计参与调解婚姻家庭纠纷284起,成功化解281起。
![]()
图为调解员在兴安街华融社区调解室进行婚姻矛盾调解
![]()

两级包联,织密防护网

“多亏了冯主席来走访,及时发现我的困境。”突泉县的王女士口中的冯主席,是盟妇联实行“固态包联”的班子成员之一。与此同时,各旗县市妇联主席也在践行“动态包联”,每月走村入户,全盟每年入户次数达到80次。严密的包联网,让基层的家事纠纷早发现、早化解,让小矛盾得以消除在萌芽状态。
![]()
图为突泉县妇联主席李珺在综治中心调解室调解一起离婚案件,成功化解家庭矛盾
![]()

三端发力,筑牢防火墙

在前端,普法宣传让法治种子生根发芽。“听了‘最美家庭’故事,我知道该怎么经营婚姻了。”一位年轻妈妈感慨道。为了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普及范围,兴安盟各级妇联组织每年开展“法律明白人”普法宣传及讲座10场,培训人员达万余人;在中端,妇联组织全部入驻旗、乡两级77个综治中心开展全天候接待+12338妇联维权服务热线全天候咨询,让基层妇联干部底气更足:“现在调解纠纷,心里有底了!”;在后端,100余名律师构建的维权救助体系为受暴妇女撑腰。遭受家暴的刘女士在妇联帮助下,不仅拿到了人身安全保护令,还获得了司法救助:“是妇联给了我重新开始的勇气。”
![]()
图为妇联干部深入农村针对常见的婚姻家庭纠纷、妇女权益保障等问题进行普法宣传
![]()

三步协同,巧解千千结

“要不是你们持续回访,我们可能又吵翻了。”一对刚和好的夫妻对回访的妇联干部表示感谢。这套“分类预警、分级处置、常态回访”的工作方法,让家庭纠纷化解形成了完整闭环。从低风险到高风险,从嘎查村(社区)调解室到旗县市综治中心,从首次调解到13周后的跟踪回访,确保每个心结真正解开。
![]()
图为妇联干部在永安镇永长村处理家庭纠纷,推动矛盾圆满解决

四方联动,共建平安家

“救助金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更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获得司法救助的张女士哽咽地说。这正是科右前旗妇联联动公检法司的成果——2025年,累计发放4万元司法救助金救助“困难妇女”,累计为200余名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重点人群服务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
图为妇联“平安妈妈”管护队志愿者入户调解,最终夫妻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和解
万家灯火,依靠温情来守护;家庭和睦,需要用心去耕耘。执“12334+”为笔,兴安盟妇联在辽阔的北疆大地上,将千头万绪的纷争化为一个个暖心结局,织就了平安兴安的美丽图景,也写下了巾帼力量的温情注脚。
来源:兴安女性
编辑:吴日东
声明: 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