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天才发现计划景观档案丨自然的触感

0
分享至


2025 NOWNESS天才发现计划短片展景观档案单元(LANDSCAPE ARCHIVE)围绕“生态可持续”话题,从2025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FFR)“老虎短片竞赛”单元选择6支短片,于11月22日至27日上海油罐艺术中心进行展映。我们力图以生态影像为引线,牵动人与自然的对话。

展映与活动预约现已开启,请至文末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活动日程与预约信息。请持续关注,了解更多作品和单元详情。


一个多月前,10月13日,几乎没有人记得起自己那天做了什么,它是生活中如此普通的一日。但就像末世科幻电影里演的那样,如果主角得到一个回到过去,修正失误、拯救世界的机会,他们将反复选择回到这天——这天,地球突破了首个气候临界点,传统的气候治理失效了,自然系统的改变彻底不可逆转。

我们对生态议题的关注大多数时候如此,觉得它是远方的事,与日常生活基本无关,直到具体的危机迫近,才发现反应得太晚。



《寻常的梨》


《过渡仪式》


《世界危局》

“关心远方”似乎非常浪漫。而通过对生态议题的持续关注与报道,我们最大的体悟是,谈论生态其实与浪漫无关。在世界上,似乎越是靠近丰饶的能源区,以此为家的人就越是脆弱,因此也越发依赖靠能源吃饭。直到依赖演进为攫取,自然一旦开始反噬,越是脆弱的人,也越先品尝苦果,就好像这片土地上同时流淌着血与蜜,一口吞下,难以下咽。

想象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我们得要面对这样的复杂。世界发展至今,已然无法选择回身归返以“万物有灵”为唯一信仰的远古生活。这是个太难解决的问题,唯有真的关切,才能硬着头皮,做点什么。



《空气里潜藏的真相凝云》


《岩石诉说》

如何观看生态影像?我们向四位有着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观众”发问。从生态影像策展、生态人文历史、生态艺术与环境生态报道的角度,她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以下是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选片人Loes Van Keulen、作家柏琳、艺术家龙盼以及媒体人Lulu的观影笔记。


Loes Van Keulen:讲述难以名状之物


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FFR)的非竞赛单元,我们通常都围绕某个主题对短片和中长片进行分组;而“金虎奖短片竞赛单元”是“反策展”(anti-curation)逻辑的,作品之间的对话与关联性让位于每部短片自身的风格与叙事。


《寻常的梨》

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主体性,有时让策展思维暂时后退一步确有其必要。但身为策展人,我们难免技痒,经常忍不住探索影片之间潜在的关联与张力,而NOWNESS发出的联合策展呈现邀请,顺理成章地成了实现这个愿望的好机会。

围绕“生态”主题,我们从IFFR 2025年“金虎奖短片竞赛单元”中策选了六部作品。它们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生态观与创作角度,也呼应了我们在选片时一贯追求的特质,使得观看这组影像如同踏上探索之旅——风格与地域的多样性、新鲜的视角、独特的影像语言,以及勇敢、大胆甚或出人意表的表达方式。它们共同折射出我们所处的当下世界。


《空气里潜藏的真相凝云》

六部短片对自然地貌的描绘贯穿始终,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各自找到了独特的影像语言,去触碰那些几乎无法言说的主题。

人与地球都在面临系统性的剥削,它带来的恐惧深不可测。受恐惧所驱,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在尝试找到一种新的语言,突破传统叙事,好令自己的作品更能牵动大家反思生态问题,质询环境不公,也推动改变的发生,连接个体、疗愈彼此。


《岩石诉说》

我想,这种“难以名状”也发生在作品与观众之间,当影像用你不熟悉的语言与你对话,以你从未体验过的方式触动你时,不明所以地,它常能在你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这些影像所做的沟通并不依赖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信息摄取模式,而是通过调动感官、情绪与直觉,引导观众从不同以往的路径进入、感受和思考环境议题。

在《空气里潜藏的真相凝云》(Suspicions about the Hidden Realities of Air)中,导演Sam Drake试图捕捉的“不可见之物”是空气中的辐射。她用过期胶片拍摄,使得画面质地更加粗粝、难以预测,以此令隐浮于空气中的辐射显影;借助档案影像与声音碎片,她建构出一份原本注定被掩盖的证词,让冷战时期美国对毫不知情的市民进行辐射实验的隐秘历史浮出水面。



《空气里潜藏的真相凝云》

气候危机波及全球,但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各不相同。这六部短片深植于具体的地理语境,但它们揭示的问题显然超越了单一地域。

《过渡仪式》(Les Rites de Passage)的故事发生在德国的哈茨国家公园,导演Florian Fischer与Johannes Krell此前的三部作品也在这里拍摄,这里的生态、经济与精神历史是这部短片不可或缺的创作土壤,但借由树木的视角,短片的叙事突破了人类认知中的时空。



《过渡仪式》

有几部短片使用了生成式AI与游戏引擎等技术,在AI能耗不断攀升、造成碳排放增加的现实下,在这些作品中,技术并未隐身于自然与科技的矛盾共生背后,而是作为一种方法,以“反向挪用”的姿态,让技术反观自身,将问题意识推至台前。这种对生成式AI和游戏引擎的使用是颠覆性的。

在《电子欢愉之园》(The Garden of Electric Delights)中,导演Billy Roisz借用荷兰大师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三联油画《人间乐园》,想象环境恶化后的生态炼狱,在这里,生成式AI“深度梦境”技术的使用,凸显出令人不安的阴森氛围。在《世界危局》(World at Stake)中,三位导演对流行电子游戏引擎中的故障与剐擦进行解构、重组和放大,正是为了质疑它们所象征的现实世界游戏规则及其荒诞之处。而《岩石诉说》(The Rock Speaks)则让生成式AI亲口揭露,正是那些不合理的资源采掘在维系和滋养着它本身。



《电子欢愉之园》

《寻常的梨》(Common Pear)中,故事的结尾充满未来感,一群科学家坐在电影院里,他们头戴特殊设备,能同步体验银幕上角色的思维与情感。通过过去(也就是我们所处的当下)的影像记录,科学家试图理解生活在斯洛文尼亚边境的农民对果树怀有的情感,对他们来说,水果的意义远不止于它的商品价值。作为一部反乌托邦式的气候小说,这部短片重申了承载社会变迁的影像的力量。


《寻常的梨》

我希望这六部作品多样的视角和视觉语言,不仅能让观众拥抱影像艺术未知的可能性,也成为一个契机,让人开始注意到在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是如何与环境共生的——首先,我们需要看见人与生态关系的维系方式,并承认我们在生态危机面前的脆弱与无力。

柏琳:人与土地,一场悲剧性依恋


两年前的冬天,我独自前往塞尔维亚西南部的新帕扎尔(Novi Pazar)市,作家萨维奇答应带我去举世闻名的索泼查尼修道院(Sopoćani Monastery),欣赏被誉为欧洲中世纪艺术巅峰之作的湿壁画。新帕扎尔是古代塞尔维亚拉什卡(Raška)地区的中心,承载着整个塞尔维亚文明的传统。


《空气里潜藏的真相凝云》

这是一座山谷中的秀丽小城,以生物多样性著称,拉什卡河穿城而过。然而,冬天的新帕扎尔让我错愕,拉什卡河成了灰色,仿佛工厂排出的废水,浅浅的河床上漂浮着生活垃圾,空气中弥散着浓重的汽油味。几乎所有的空地上都停满了汽车。我为70多岁的萨维奇感到难过,新帕扎尔是他的故乡,他曾立下誓言:即使新帕扎尔变成垃圾满地的汽油之城,他也不会离开。

巴尔干地区自古信仰万物有灵,如今,科技和资本直入疯狂之境,恐怕这种观念早被一哂而过。人类以自己为主体,视生态为客体,最终与之玉石俱焚。人和土地的关系,往往就是这样悲剧。

看完这六部短片后,我感到无可名状的悲伤。人类真是擅长搞砸一切关系,我们划分边界、制定规则、开发资源、升级技术,最终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在一片死寂的舒适感中。没有比这更伤心的进步了。



《岩石诉说》

边界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概念,它被塑造、被抹去、被移动、被扩展、被隐形、被强化,始终以或在场或遁形的方式塑造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岩石诉说》中,矿石钴成为叙述主体,描述自己的跨洲之旅。在全球化时代,边界存在于双重标准下:资本、商品和数据可以自由流动,但肉身(尤其是穷人、难民、有色人种)却被边界所困。刚果的钴矿可以轻松跨洲运输,但这儿的生态难民却无法逃离有毒的土地,沦为环境的囚徒。

《空气里潜藏的真相凝云》则揭示了令人不安的无形边界。冷战时期,美国秘密进行核辐射实验,遗留物弥散在空气中,跨越物理、身体和知情权的边界,终身附着在普通人的骨骼和牙齿上。核辐射作为一种暴力,无视一切边界,昭示对个体生命最严重的侵略。影片的旁白令人恐惧——“我能看到自己手上的骨头”“粉末从屋顶喷落,像喷洒的杀虫剂”。当边界隐身,受害者甚至无从得知自己受到了伤害,生态危害成为隐秘的罪行,人们对于环境正义的渴求也越发难以实现。



《空气里潜藏的真相凝云》

边界就像幻化的太极符号,变化无穷,正邪难辨。也许它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的衍生。谁可以自由穿梭,谁又被阻隔其外?边界的诱惑,成为生态影像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土地被异化,情感在死去。观看《寻常的梨》时,我想起在斯洛文尼亚听过的一则冷战笑话。二战结束后,位于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边界地带的的里雅斯特(Trieste)地区陷入归属争议,盟军与南斯拉夫军队在的里雅斯特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对峙。1945年摩根线划定后,的里雅斯特及其周边领土被一分为二:盟军控制A区,南斯拉夫管理B区。在的里雅斯特东部郊区,一个意大利家庭的农田被这条摩根线拦腰截断。农民早晨起床,沮丧地发现,他的樱桃树位于意大利(盟军)一侧,他的土豆位于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一侧。在想清楚自己的立场之前,他既不能摘樱桃,也不能收土豆。

奇异而紧张的地理划分,完全是人为的结果。盟军和南斯拉夫军队的士兵们在园子里排排坐,用布伦枪瞄准着对方。巨大的分歧具体而荒诞地体现在一个普通农民园子里的樱桃和土豆上,人与土地再次陷入一场悲剧性依恋中。



《寻常的梨》

在《寻常的梨》的讲述里,斯洛文尼亚的戈里察地区的果农日复一日地照料古老的梨树品种(Pituralka pear),“视水果为文化而非商品”,但气候和经济的双重打击让果园消失了。影片的“未来考古学”视角让我们看到人与土地的依恋关系存在修复的可能:当后来的科学家从气候崩溃的废墟中溯源果园影像时,他们的诉求在于追寻从前人与土地间的情感联结。在技术焦虑之下,人能否重返土地呼吸,从肉身劳作中寻找与土地修复关系的诗意?

《世界危局》是一部让我尤其难过的短片。利用电子游戏引擎,它让高尔夫球手开球失败,足球队自相对抗,赛车手陷入身份危机,而所有比赛的观众都只能被动旁观,无法采取行动,如同人类面对生态恶化时的集体心理。



《世界危局》

数字媒介制造了人类与真实生态危机之间的情感隔离。在电子画面中,我们知道危机是存在的,但技术让危机变得抽象,所有人都处于虚拟而无处不在的结构网络中,无力感挥之不去。面对灾难,我们的情感机制依然会启动,然而,技术制造了屏幕,屏幕也是隔离墙,当我们在短视频中看见一头10岁的抹香鲸在苏格兰海滩搁浅,胃中有近100公斤的巨大垃圾球团,当我们透过镜头看见海底的珊瑚大量白化和死亡,我们的悲伤被屏幕稀释,动弹不得。

在生态影像中,危机是绝对的叙事主角,它被审视、被延伸,更被呼求改变。六部短片,我更愿意把它们当作动人的承诺,当作修复人与土地情感联结的希望。

关于樱桃和土豆的冷笑话,结局其实并不坏。在人为划设的边界两边,所有人都厌倦了战争,盟军和南斯拉夫军队的小伙子们谁都没有朝对方开枪,他们每天都坐在同一个园子里,互相递烟,共享面包和香肠,邀请那个可怜的意大利农民一起加入。当然,樱桃和土豆都归他,只不过他需要拿出来和士兵们分享。土地是慷慨的,人也应该如此。

龙盼:在地的触感


对于身居都市的人来说,提到生态议题,那些遥远的、别人的故事也许十分抽象,甚至还有些烦人、教条。身处冷气房,便暂时隔绝了越来越频繁的极端高温,让人忘了全球气候之间的关联;卫星导航让荒野好似尽在掌握,让人相信只要技术继续向前,人类对自然的发掘就可以不设疆界。


《过渡仪式》

观看这六部生态短片,它们既聚焦日常经验之外的矿业采掘、凝视远古的化石森林,也讨论饮水、梨子和河鱼,我从中看见了创作者们对生存处境的关切,这也证明着人们不得不面对越发普遍的环境问题。

在都市之外,大自然的现场,僵尸真菌感染蚁群,控制蚂蚁成为“孢子释放机”,以此延续自己的族群。像这样在残杀与保留有生力量的平衡间进行博弈,往复千万年,才得以实现脆弱的生态和平。然而,气温只消上升一点点,就将这种和平轻易打破。人能幸免于难吗?


《电子欢愉之园》

在我过往关于蘑菇与矿山项目的田野观察中,当各色人群只在乎收入,达成协作的默契,以共同瓜分采掘的利益,此时,便没有人再借自然之名发出抗议的声音,只留下那座被资源化的山体。它是否也拥有独善其身的权利?生态是个问题吗?又是谁的问题?

这些复杂的关系值得被探究。作为观众,我有时会狂喜于作品中惊奇的观察视角、浓烈而克制的情感,这不亚于小行星在脑海中爆炸的震撼;有时又不免因难以进入作品而深感受挫。


《过渡仪式》

虚拟技术日渐流行,在数据生成的各色绚烂画面下,我的注意力却越发停留在承载这些技术的物质基础上——从作品《风铃》开始——不管是电子元件、技术垃圾,还是承受这些行为痕迹的生命。那些流淌在叶脉与血液中的重金属元素,才是构建日常的“暗物质”,在平静之下汹涌,关联所有生命的知觉。

如今是个生成图像如此便利的时代,也是一个视觉疲劳的时代,该如何继续通过影像的方式建立与人、与世界的联系?同为创作者,我也会思考如何在过于复杂的生态讨论与过于封闭的抒情中找到真诚的方法,带观者进入一种有温度的视角,关心这个世界。


《寻常的梨》

斯洛文尼亚艺术家Gregor Božič的作品《寻常的梨》,围绕着梨树的种植表达了对土地的乡愁和对末日景观的想象。我能从小小的果实中窥探到作者与果园的亲密,尤其在了解到当地丰富的种植实践后,更感到这些围绕着梨树展开的叙述真实且生动。

失去共情锚点的作品,除了产生视觉刺激就只留下一片虚无。所以,在场的肉身经验是不可取代的。通过真实的体悟去获得对生态变迁的理解,在日常的琐碎里寻找关联人类命运的线索,将这些经验作为搭建共情的场,把在地的触感传递出去,也许才能在一片空虚中获得些许心意相通的温情。

Lulu:一部短片,让世界变得清晰


当地球出现在球场的那一刻,这支短片的一切都开始变得合理起来。



《世界危局》

起初是一连串的等待和犹豫。世界杯决赛场上座无虚席、气氛紧张,可足球场上只有一支队伍,球员都长着一样的脸,他们不知是在临时组织队形,还是在防范队友;高尔夫球场上,一人一杆,屏息凝神、擦拭球杆,却始终一杆不下,围观者神色凝重、静静等待;森林里的越野赛道上,赛车手一言不发,副驾的教练或陪练则不停给出指令,野地里的人群雀跃,赛车却忽然不听副驾,在路口往右驶去。

暴风雨将至。随着雨滴,球入场了——一颗巨大的、蔚蓝的、熟悉的地球。


《世界危局》

大约十年前,我开始成为一名记者。一开始,对于来自编辑和读者的期待非常敏感。既要知道什么样的报道有需求,也要小心不被这些已有的规则锁定。还记得,我最担心会被“鸽子洞”成一名“环境记者”,尤其是做了一系列围绕环境、气候的报道后。

雨林里的泥炭地、矿区的原住民、公海里的鱿鱼牧场、联合国的气候博弈、深山里的红木交易、跨越太平洋的废塑料……我越多跑一趟、越多做一题,就越小心避开“环境”的标签。一则是懒于或疲于为一些固有叙事解释,气候不等于灾害,环境不等于污染,生态不等于野保;二则——且也是更深一层的原因——还是以报道或是新闻作为路径,在面对这一系列议题时的局限。


《世界危局》

做深度报道有这样的perk,无论以怎样微小具体的事件为引子,常常就能牵连起大千世界的脉络。而当我得以以记者的视角,将寻寻常常的一方水土、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过好日子,与缠绕、绵延在这个庞大蔚蓝星球的游戏规则、前世的孽、后世的贪通通牵连在一起的时候,我总会有意无意地将报道的主体和文本往前者——具体的个体生活——倚靠得更紧密些,而千斤重的大道理,要么与之保持一些距离、要么总是隐隐约约触及。

不是不重要,不是不愿讲述,而是出于触及更为抽象也更难具象的思考后,再想将之以文字表达出来时的自我约束。现实,除了鸡毛蒜皮、冷暖日常,还有荒诞与矛盾的系统与规则,对后者的书写已有太多,却常常十分笨重。而我不爱说教。

“这场比赛被诅咒了。在这套规则之内,没有任何东西可赢取。这是一种彻底的结构,一个没有外部的系统——它让所有人被困其中,陷入无尽的矛盾,以及普遍的顺从之中。”

片中其实也有这样一段拗口的文本,但画面中,一颗地球在巨大的足球场里从天而降,砸在名为Patrick的99号球员身上,镁光灯紧紧追随东倒西歪的球员,看客神情严肃,暴雨带来昏天暗地,而球场外面,毫无生机或颜色——拗口的文本变得直白浅显。


《世界危局》

越野车所在的山林里也下起了雨。教练仍在唉声叹气:“你怎么就不听我的,这就是我的噩梦,我让你左转,你就往右,我可真是无能为力,搞得好像我是在看电视的观众一样。”这边厢,大水漫过高尔夫球场,乐于举手示意的球手,已经站在大水浸漫的孤岛上,似乎仍在琢磨自己的第一杆,无论是否还有时间。

谁是球员、谁是裁判、谁是看客、谁的决定、谁来承受……危在旦夕的世界,就如短片名字一样,“world at stake”,仿佛一直有人在做些什么,但没有人掌控任何局面。


《世界危局》

有几年,我生活在鹿特丹,每年冬天都会有电影节,但常常买不到热门电影的票,我就会随机找一些短片去看,不看简介,接受创作者想表达的任何方向。

我很羡慕短片这一形态。不需费力解释,就看在几分钟的时间里,片子要把观众带到一个怎样的机制面前。有时私密,有时抽象,有的时候,短短几分钟,能把一些拧不开的死结,漂漂亮亮呈现出来。

这一次,让球员肩扛地球,让越野车从悬崖跌下,让海水没过球场,看的人可能还来不及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那颗地球已经滚到了视野正中心。


《世界危局》

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若我还是用尽全力说服自己发一篇谈判相关的稿子,我脑海中一定会有这颗地球,以及越野车教练碎碎念的最后那句话——

驾驶舱里的人,不管做什么动作,总是有道理的,总是流畅的;可不坐在方向盘后面的人,却会一直被动陷入颠簸。

没错,你可以试图掰开揉碎去理解为何一些重要决策漏洞百出——也可以想一想那位走丢了的赛车手(要记得,即便他听副驾的,也会走丢);你可以自我说服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也可以想象自己是高尔夫球场上一颗等待球杆落下的白球。

尤其是,当一些从天而降的、不合理却影响到所有人的事发生的时候,你也可以苦笑自嘲,身为看客已久,呐喊或嘘声背后,不过原地打转。


左滑查看作品


《寻常的梨》

格雷戈尔·博日奇

在不远的未来,一场气候危机席卷世界。一组科学家正在分析过去农民的影像档案,试图理解他们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在这部融合纪录与虚构的影像中,导演温情致敬斯洛文尼亚西部戈里察地区的老一辈果农——于他们而言,果实从不只是待售的商品。


《空气里潜藏的真相凝云》

山姆·德里克

冷战时期的影像档案碎片,揭示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隐秘史——美国政府曾秘密对本国公民进行辐射试验。本片使用过期胶片进行拍摄,影像的颗粒与污染成为视觉的证据,伴随着复杂的声场,被掩藏的历史逐渐显形。


《过渡仪式》

弗洛里安·菲舍尔、约翰内斯·克雷尔

透过甲虫在枯死树皮上蛀出的微小孔洞,我们得以窥见一片正在衰败的云杉林。除了生态、经济层面的历史,它还承载着一种精神遗产:见证了曾被用于超自然祭仪的史前太阳观测所。影片以地质学以及近乎神话的视角,形成人类与非人类、行星与精神历史之间的同盟。


《电子欢愉之园》

比莉·罗伊斯

比莉·罗伊斯以对耶罗尼米斯·波希的油画作品《人间乐园》的实验性诠释,触发我们原始的感官愉悦。运用模拟设备与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生成式AI技术,共同构筑出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抽象景观,与实际的生态环境相映互文。震荡的声轨穿插实地录音,营造出极致感官张力。


《世界危局》

苏珊·弗拉克、阿德里安·尤纳斯·海姆、尤娜·克雷蕾

一名高尔夫球手挥杆落空,一支足球队与自己对阵,一位拉力赛副驾驶陷入危机,他们被无从行动的观众所包围。本片利用游戏引擎制作,展现了关于社会角色的博弈与妥协。灾难阴影下,无力感笼罩整个世界。


《岩石诉说》

弗朗西斯·克洛泽、艾米·路易斯·威尔逊

这部混合式AI纪录短片从多个维度呈现了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钴矿石的洲际旅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这一稀有资源的开采、国际市场流转过程并将其视觉化,切开了当下存在的冲突及环境问题。



11月24日,景观档案单元将以“共生的关系”为题,举办主题对话,旨在透过跨学科的视角,通过嘉宾在可持续领域的亲身实践,来理解和接近看似遥不可及的可持续议题,探讨我们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共生关系,并学着如何把生态可持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

对话将由可持续创意策划人陈绎荻主持,邀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选片人Loes Van Keulen、纪录片导演韩萌和“玉米实验室”科普工作室创始人,《中国食物·粮食史话》作者史军来到现场展开对谈并与观众交流。



扫描二维码进行活动预约

1/ 预约场次无次数限制,请谨慎预约,现场凭预约二维码核销入场;

2/ 场内无固定座位,且座位数量有限,如行程有变,请提前取消已预约的场次;

3/为保证参与体验,如有两场及以上未核销记录,组委会将有权取消后续场次的入场资格;

4/ 活动前15分钟开放入场,请勿迟到;

5/ 迟到的观众需稍作等待,根据工作人员指引再入场;

6/已预约观众优先入场,因预约已满导致无法预约的观众可在活动现场排队等候,如场内有剩余座位,现场工作人员将安排引导进入;

7/ 观众选择荣誉投票环节将在线下进行,准时入场观众才可参与;

8/ 如活动有临时调整,以现场工作人员安排为准;

9/ 场次预约名额视情况追加开放,请持续关注NOWNESS官方微信公众号。

*厅内禁止摄影、摄像。如违反规定,现场工作人员将有权终止您参与后续活动,敬请理解。我们会在活动现场设置图片直播,前台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现场照片,期待您的配合。

*2025 NOWNESS天才发现计划短片展 NOWNESS SHORT FILM TALENTS 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广州超媒影业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主办,聚焦华语青年短片创作,致力于推动电影叙事创新、影像实验和审美表达,旨在为中国电影市场寻找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导演,助推他们制作面向未来的电影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携怀孕岳母旅游后,双双坠崖身亡,警方勘察背包后傻眼:不是人

携怀孕岳母旅游后,双双坠崖身亡,警方勘察背包后傻眼:不是人

罪案洞察者
2025-11-04 13:49:14
央视曝光4种“致癌日用品”,家里千万别囤!越囤全家身体越差!

央视曝光4种“致癌日用品”,家里千万别囤!越囤全家身体越差!

39健康网
2025-11-16 20:35:40
日本要求中国解释双手插兜!我国回应:现场多数是日本媒体

日本要求中国解释双手插兜!我国回应:现场多数是日本媒体

牛锅巴小钒
2025-11-20 13:08:16
相差16岁的热恋!胡彦斌吃得好?还是易梦玲找到了隐形富豪?

相差16岁的热恋!胡彦斌吃得好?还是易梦玲找到了隐形富豪?

非常先生看娱乐
2025-11-20 17:55:46
笑死了!原来真不能住太便宜的旅馆!网友:隔音差 一晚上都没怎么睡

笑死了!原来真不能住太便宜的旅馆!网友:隔音差 一晚上都没怎么睡

兰妮搞笑分享
2025-11-18 14:22:05
“辣眼睛”多方回应15号模特广东冠军引争议!网友:钞能力太强了

“辣眼睛”多方回应15号模特广东冠军引争议!网友:钞能力太强了

天天热点见闻
2025-11-19 09:30:08
炒股其实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

炒股其实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

悠闲葡萄
2025-10-11 11:17:07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上海推进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的经验与启示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上海推进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的经验与启示

新华社
2025-11-20 17:27:07
环球小姐又曝丑闻?马上开幕评委却接连退赛:前30早选完,这黑幕我不玩了!

环球小姐又曝丑闻?马上开幕评委却接连退赛:前30早选完,这黑幕我不玩了!

英国那些事儿
2025-11-19 23:28:09
利好突袭,大涨!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利好突袭,大涨!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11-20 08:22:25
那个朝鲜女导游掏出军人证时,我们才知道闯大祸了

那个朝鲜女导游掏出军人证时,我们才知道闯大祸了

百姓识天下
2025-11-06 11:21:33
为什么越来越多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工资发不出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工资发不出了?

细说职场
2025-11-19 23:26:19
有网友讲述了民国时代的一次海外护侨行动,并且被证实了

有网友讲述了民国时代的一次海外护侨行动,并且被证实了

清晖有墨
2025-10-03 09:33:04
和丈夫丁克32年,被宠成公主,做检查时医生闲聊:您孙女眉眼随您

和丈夫丁克32年,被宠成公主,做检查时医生闲聊:您孙女眉眼随您

温情邮局
2025-08-30 11:07:59
孔从洲去世后,中央军委作出指示:悼念规格比大军区正职规格高

孔从洲去世后,中央军委作出指示:悼念规格比大军区正职规格高

大运河时空
2025-11-19 17:30:03
闻泰科技:作为股东的完整权利以及对安世的合法控制权必须得到恢复

闻泰科技:作为股东的完整权利以及对安世的合法控制权必须得到恢复

界面新闻
2025-11-20 21:28:59
裹足不前!波克罗夫斯克战役成现代斯大林格勒,俄军未能巩固优势

裹足不前!波克罗夫斯克战役成现代斯大林格勒,俄军未能巩固优势

军迷战情室
2025-11-18 20:18:13
0-2!1-2!王欣瑜崩盘,一天丢掉2金,双线溃败,愧对国内一姐

0-2!1-2!王欣瑜崩盘,一天丢掉2金,双线溃败,愧对国内一姐

体育就你秀
2025-11-20 07:41:19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削桐作琴
2025-10-24 15:45:22
王楚钦踏上领奖台被马龙拦住!领金牌后脸笑烂 龙队霸气撩第五金

王楚钦踏上领奖台被马龙拦住!领金牌后脸笑烂 龙队霸气撩第五金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20 21:29:02
2025-11-21 03:20:49
NOWNESS现在 incentive-icons
NOWNESS现在
全球创意生活短片平台
1799文章数 44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头条要闻

日本政府被判赔偿39亿日元

头条要闻

日本政府被判赔偿39亿日元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财经要闻

揭秘三体公司原CEO许垚投毒杀人案始末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惊!评委曝光参赛照片致命错误,快来看看!

数码要闻

一键击毁芯片无法恢复 十铨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支持销毁的SSD

手机要闻

档位最强!荣耀500官宣全系8000mAh青海湖大电池:抖音连刷31小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