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姨,您的手怎么肿成这样?”一大早,社区诊所又响起了熟悉的问候。张姨今年62岁,最近半个月总觉得手脚麻木、视线模糊,睡觉还经常惊醒。
家人以为只是上了岁数的正常反应,谁知前两天,晨练途中她突然晕倒在广场上,被邻居连夜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却皱起眉头:“这哪里只是劳累,这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警信号,幸亏送得及时!”
![]()
类似的情形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发病率极高的慢性疾病,而其并发症的可怕就在于,许多人最初根本没把这些“小毛病”当回事,直到情况恶化,后悔莫及。
那么,哪些身体异常,可能是糖尿病的“隐形信号”?哪些症状一旦出现就要警惕,及时就医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8个临床最常见、却容易忽略的糖尿病报警表现。其中第6个很多人觉得很常见,很可能因此忽视,反而错失“逆转”的关键机会。你身边有人有类似症状吗?再多忍一忍、拖一拖,可不是聪明的选择。
![]()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最危险的其实是其“并发症”。据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报告显示,约39.7%的糖尿病患者在初诊后5年内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且每年因并发症致残致死人数均在数十万规模。最大的问题在于,初期症状隐蔽,患者和家属常常因“没什么明显不适”放松了警惕。
临床上,医生总结出这8个值得高度警惕的表现:
手脚麻木/刺痛或感觉异常:尤其早晨刚起床、夜间最明显。原因为周围神经受损,约44%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波动后出现类似症状。
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模糊:并非单纯老花,特别是短期内变化明显,需警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可达28%。
![]()
皮肤伤口长时间难愈合:小伤口反复感染、愈合周期超过两周,往往是微血管病变和免疫力下降的外在表现。
频繁皮肤瘙痒,特别是小腿和足部:不仅仅是干燥或冬季皮炎,长期高血糖常使皮肤屏障受损。
夜间多尿或突发尿量增多:肾脏负担加重,医学称为“糖尿病肾病”,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风险比常人高5.4倍。
情绪波动大、易怒或莫名焦虑抑郁:许多人忽视了血糖异常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且研究发现,合并抑郁的糖尿病患者比其它患者并发症风险高出31%。
![]()
突发性四肢无力、行走不稳:这是糖尿病下肢血管和神经“合并损伤”信号。
持续口腔异味、牙龈红肿出血:长期高血糖可营造细菌滋生环境,诱发牙周炎、口腔感染,甚至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前兆。
这些表现,不一定每个患者都会遇到,一旦出现两项及以上,并且是近期突然发生并无其他诱因的,更要高度警觉。
当糖尿病走到并发症发生的路口,拖延一天,就离“不可逆”更近一步。数据显示,糖尿病并发症一旦发生,10年内致残率约36%,综合死亡风险提升2-3倍。
如果出现上述8个异常表现,建议立刻做以下3件事:
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糖(FPG/HbA1c)、肾功能、尿常规、神经传导、眼底检查等。别迷信社区随机血糖,精准医学检查是发现早期并发症的最佳手段。
![]()
调整(而不是暂时停药!)降糖治疗方案: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优化降糖方案,必要时增加降压、降脂等多维干预。这一步对逆转微血管损伤尤其重要。
每日作息、饮食、运动“三管齐下”:血糖异常后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让HbA1c下降约0.7%-1.0%;多选粗粮、蛋白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品,严格限制糖分摄入和高盐油食品。
![]()
医院营养门诊数据回顾显示,持续科学管理半年以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可降至原有的63%左右。但关键是,“越早发现、越早干预”,一旦拖进慢性并发症不可逆区,风险就大大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