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仑山下奔向渤海之边,我们是中华的少年!”2025年11月19日上午,东营市垦利区红光小学的校园里回荡着稚嫩而激昂的朗诵声。
![]()
秋末冬初的红光小学校园里寒意料峭,天空湛蓝,成群的大雁、天鹅、海鸥等鸟类时不时从空中飞过,巡视着这座河海交汇处只有13名小学生的渔村小学。近年来来自全国的观鸟和摄影爱好者来到这里,观看黄河口鸟浪奇观。但在二年级小学生陈晓雨看来,这些都“稀松平常”,她今天有更重要的事情——城里来的老师要给他们上课,教他们朗诵经典诗歌《中华少年》。
![]()
“这些城里来的老师说话可好听了。像小鸟的歌唱一样优美,像海边的波浪一样震撼,又像奶奶的怀抱一样温暖”,这是陈晓雨心中对城里老师们的集体印象。
![]()
上午第一节课后,她和全校一、二、三、五年级(学校没有四年级)的12名同学就迫不及待的来到学校“小渔之家”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来自东营市演讲与口才协会的 7 位会员志愿者早早地就等在了这里。志愿者们根据不同孩子们的朗诵基础,为他们量身设计了 “分层递进” 的教学方案。在一对一辅导环节,7 位志愿者各自对接学生,俯身倾听每位孩子的朗读,针对发音咬字、气息控制等细节逐一纠正,手把手指导他们把握 “啊”“哟” 等语气词的情感表达,标注诗歌中 “珍珠”“雪莲” 等核心意象的重音处理。
![]()
![]()
“以前读诗总觉得拗口,老师教我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现在能把句子读得更有力了!” 五年级同学拿着标注满停顿、重音等符号的诗歌,兴奋地分享着进步。看着大哥哥精彩的诵读,陈晓雨心中羡慕极了。面对志愿者西西(黄秀芬)亲切的指导,她暗暗地给自己鼓劲。
![]()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通过志愿者讲解这些与黄河有关的文字,让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的陈晓雨,对黄河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让语言中蕴藏了黄河不一样的美。
![]()
![]()
志愿者们通过示范朗读、分组轮读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体会句式的层层递进之美,感受中华少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凝聚力。13名学生和7名志愿者围坐成圈,在互动中打磨节奏,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原本略显羞涩的孩子们逐渐放开声音,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
在集体排练环节,东营市演讲与口才协会主席宋宗周结合自身丰富的舞台经验,从情感基调把控、肢体语言配合等方面对孩子们进行辅导:“这首诗要读出中华少年的自豪与担当,语调既要高昂激昂,又要避免生硬喊读,要让声音与情感深度融合。” 他带领孩子们逐段梳理诗歌情感脉络,示范如何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渲染意境。
![]()
红光小学远离城区,位置偏远,这几年在校生也在不断减少,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练习朗诵的传统一直没有变。“只要这里还有一个学生,我们的爱心行动就不会停止。” 宋宗周的话语道出志愿者们的共同心声。这是东营市演讲与口才协会连续第十年为红光小学的孩子们提供公益朗诵辅导。十年坚守中,艺术教育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红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奇波表示:“协会的公益辅导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在经典诵读中厚植家国情怀,这种文化滋养将受益终身。”(大众新闻记者 郝文杰 通讯员 李爱国)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