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国海军“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但如果说其二号舰“伯明翰”号的话,知道的人就太多了,因为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飞机从“伯明翰”号上首次起飞!这一壮举标志着军舰与飞机的结合,推动了航母概念的初步形成,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侦察巡洋舰。
![]()
“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
美国海军为什么会建造“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呢?1902年,美国海军在大西洋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演习,这次演习美国海军几乎动用了在大西洋能调动的一切力量,而演习的目的则是演练美国海军对于来自海上侵略的应对能力。可惜这次演习并不理想,美国海军部在总结报告中阐述了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能够快速反应并且有一定作战能力的侦察部队,因此美国海军决定装备一型侦察巡洋舰。
可能有人要说,不是有驱逐舰吗?早期驱逐舰由于吨位有限,尽管速度有保证,但是续航力、作战能力和通讯能力都满足不了要求,提供不了远离本土的侦察情报任务。而早期巡洋舰(防护巡洋舰)航速又不够快,必须建造专门用于侦察的巡洋舰。1904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部建造3艘试验性侦察巡洋舰的预算,后来便有了“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一型三艘,即首舰“切斯特”号、二号舰“伯明翰”号、三号舰“塞伦”号。
![]()
平均航速超过25节
出于试验性的目的,“切斯特”级三艘舰在设计上都不同,主要区别是动力设计。“切斯特”号与“塞伦”号采用了新型蒸汽涡轮机,而“伯明翰”号用的还是老式的三胀式往复蒸汽机。此外,“切斯特”号是4轴推进、航速最快,而“伯明翰”号与“塞伦”号是双轴推进。
“切斯特”号由巴斯钢铁造船厂负责建造,1907年6月26日下水,1908年4月25日完工。“伯明翰”号与“塞伦”号由位于昆西的霍河造船厂负责建造,分别于1907年5月29日和7月27日下水,1908年4月11日和8月1日完工。巴斯钢铁造船厂后来很有名,先后建造过“弗莱彻”级驱逐舰、“佩里”级护卫舰、“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以及“朱姆沃尔特”级隐身驱逐舰。
![]()
加装木制飞行甲板
“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主要性能(首舰):舰长128.96米,宽14.35米,吃水5.89米,炮盾厚51毫米,指挥塔装甲厚51毫米,甲板装甲厚51毫米,标准排水量3750吨,舰员编制356人。动力为4台蒸汽轮机,23000马力,4轴,航速26.52节。配备2门127毫米/50倍径主炮,单装,各有一座主炮塔在舰艏艉布置。6门76毫米/50倍径副炮,单装。此外,还有2具单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PS:“伯明翰”号的动力为15670马力,航速24.33节;“塞伦”号的动力为22242马力,航速为25.95节。从动力测试结果看,蒸汽涡轮机明显强于三胀式往复蒸汽机,蒸汽涡轮机是发展方向。
![]()
飞行甲板上的双翼飞机
在三艘“切斯特”级的服役经历中,值得一提的是二号舰“伯明翰”号,其见证了人类首次从军舰上起飞飞机。1910年夏天,美国海军部部长乔治·迈耶决定研究飞机与军舰协同作战的可能性,即飞机能否在军舰上起飞并降落,同时又不影响军舰的作战性能。海军部最终选定用“伯明翰”号进行飞机起飞试验,1910年10月,“伯明翰”号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接受了改装,在舰首安装木制飞行甲板,这个用木材临时搭建的飞行甲板全长25.3米、宽6.7米,但可实际利用的飞机跑道只16.2米。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埃利从停泊中的“伯明翰”号的木质甲板上驾驶柯蒂斯D式双翼机,成功离舰起飞。柯蒂斯D式双翼机由美国航空工业先驱格伦·柯蒂斯赞助,采用4缸40匹马力直列式发动机。两个月后的1911年1月18日,尤金·埃利又驾驶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舰尾上方安装了长近36米、宽9.6米的木质平台,横向设置22根两端系有沙袋的拦阻索)上成功进行了降落实验,这标志着海军航空兵襁褓阶段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