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IVD上市公司利德曼和先声集团的成员企业“打了个赌”。
11月13日晚,利德曼正式披露:拟溢价162.23%,共折价17.33亿元,现金收购先声祥瑞的70%股权。但高溢价的同时,先声祥瑞也要实现在2025年-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66亿元、1.86亿元和2.08亿元,三年累计不低于5.60亿元。
双方约定,如若先声祥瑞业绩未达标,则需按当年指标补足差额,或按三年累计指标的不足比率,进行股份交易对价。目前先声祥瑞剩余的30%股权已被质押。
先声祥瑞是先声药业创始人任晋生收购而来的的企业,在结核病诊断筛查与疫苗领域做的风生水起。2021-2023年,其核心的结核病临床检测诊断产品“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市场排名持续位列全国第一。
这个交易规则对利德曼十分友好。先声祥瑞有“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在售,市场稳定又可观,利德曼也放言,公司会借此打开IVD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
令投资者摸不到头脑的是,为何先声祥瑞会愿意转让股权?
![]()
不如“热钱”实在
2022年,先声祥瑞还在新三板挂牌,准备上A股。先声药业曾凭借新冠特效药,在医药圈一炮而红,同为呼吸道传染病,先声药业创始人任晋生还看到了肺结核领域的市场机会。
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结核病诊断和治疗造成影响,结核病发病患者数连年增加;并且新冠疫情过后,结核病很可能重新成为全球单一传染源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按照当时,两个呼吸感染领域叠加的市场,无疑是巨大的。
任晋生就将目光放在了已有产品的先声祥瑞身上。先声祥瑞原名祥瑞生物,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2013年,核心产品“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获批上市,用于结核检测;公司另一核心产品“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最主要就是在“出生第一针”卡介苗之后进行效果检测,国内仅先声祥瑞和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资格生产。
![]()
2020年4月,先声药业出资成立的百家汇投资购入了祥瑞生物7.2%股权,并陆续扩大控股权。到现在,任晋生已经通过百家汇、百家瑞、百家科技,间接持有90.8%的股权,并将公司改名为先声祥瑞。
两款核心产品也自然落袋。2021-2023年,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两款产品总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8.21%、20.53%和20.63%,市场排名持续位列全国第一。
但情况在2023年发生改变。据公开数据,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7月,先声祥瑞的营业收入从6.53亿元缩水到2.28亿元,归母净利润也刷新历史低位,仅为5967.95万元。抗结核药物的市场表现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
公司不是没想过其他资本路径,2022年,先声祥瑞挂牌新三板,一年后,又与三方签订了A股上市的辅导协议。但此后上市进展却没了下文。
由于结核检验的市场特殊性,市场对先声祥瑞估值仍在高位,当时,祥瑞生物的新三板市值为41.89亿元。趁机溢价抛售,可能是当下最好的法子了。今年7月30日,利德曼就与先声祥瑞签订初步合作框架。今年10月30日,公司以“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和政策等诸多因素”为由,主动终止了上市A股的辅导协议。
只是,从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先声祥瑞想完成对赌协议中的指标,还需要在“蹦一蹦”。否则,很可能将全部的自家身价都搭进去。
![]()
负债,也要“蛇吞象”
从交易规则来看,无论先声祥瑞业绩如何,未来三年,利德曼都有不低于5.60亿元的入账。
利德曼是IVD企业,决定收购的时候,市值比祥瑞生物差了超10亿元。而且手里也没多少钱。更关键的是这几年检测行业不好过,利德曼本身就有商誉减值压力。收购先声祥瑞后,利德曼将新增10.19亿元商誉。
利德曼可能是想用先声祥瑞产品方面的资源,撬动更大的利益。
两家企业产品渠道可以形成完美闭环。利德曼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业务,包括诊断试剂和仪器;而先声祥瑞的体内诊断试剂市场,是利德曼布局空白。交易完成后,利德曼可以整合自身与先声祥瑞的诊断产品,交易完成后,利德曼可以整合自身与先声祥瑞的诊断产品,用先声祥瑞的检测产品初筛,后用利德曼的体外诊断技术的结核病综合诊断方案。
![]()
借助先声祥瑞的产品渠道,利德曼还可以扩宽非医院场景收入。据悉,先声祥瑞覆盖全国31个省区超7000家疾控中心,正好为利德曼的“筛查类IVD产品”,如肝功能筛查试剂、糖尿病检测试剂切入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项目,拓展非医院场景收入。
利德曼除了将结核诊断筛查视为IVD业务板块新增点,还将积极拓展结核治疗一体化业务及创新疫苗业务。目前,公司还有多个关于结核的疫苗创新项目处于临床阶段。预计2025年-2027年,先声祥瑞的多个在研管线Xs02、Xi02、Xi03、 Xi04预计将陆续上市,其中,Xs03项目为脑膜炎领域,其余产品则覆盖了结核检测的全流程。
目前来看,利德曼已经从并购案中得到甜头。双方合作刚公布,利德曼股价就强势涨停,一个星期后,市值增加了20多亿元。
最终,谁能从这笔买卖中拿到最大利润,结果还需要等待。毕竟,无论是渠道融合,还是产品变现,双方都需要时间。
![]()
撰稿丨苗苗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