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4亿中国人的愤怒化作国家意志的坚定表达,当稀土王牌与原则底线形成双重震慑,曾经妄图以强权掠夺中企资产的荷兰,终究选择了低头。
当地时间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发表声明,让持续近两个月的安世半导体争端迎来转折——荷兰政府正式中止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将企业控制权归还中资。
这不是荷兰所谓的"善意展现",而是荷兰在中方强硬立场与全球市场规律面前的必然退缩,更是中国"杀鸡儆猴"战略的全胜时刻,向世界宣告:侵犯中国核心利益者,必须付出代价。
![]()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
事件的导火索要追溯到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打出组合拳:冻结全球资产、罢免中方CEO、将99%股权纳入托管。
这一"事后抢劫"式操作开创了恶劣先例。要知道,安世半导体是中国闻泰科技2019-2020年斥资340亿元收购的优质资产,经过中方运营已扭亏为盈,跻身全球功率半导体前三,成为宝马、大众等国际车企的核心芯片供应商。荷兰的突然发难,直接引发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欧美日车企瞬间陷入芯片断供危机,而闻泰科技股价两日跌停,市值蒸发超百亿元。
![]()
荷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背后藏着三重算计。其一,安世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崛起,动了欧洲产业奶酪,这款支撑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直接冲击了欧美企业的传统优势,公平竞争赢不了,他们就起了政治打压的歪招;
其二,借美国对华"穿透制裁"的东风趁火打劫,9月29日,美方刚加码对闻泰科技的出口管制,荷兰次日便跟进动手,所谓"独立决策"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辩解,实则是美国构建的对华高科技围猎网络中,冲锋陷阵的马前卒;
其三,荷兰想试探中国底线,选安世这种"重要但不极致敏感"的企业下手,妄图摸清中方反制力度,为后续欧美系统性侵吞中资资产“探路”。
![]()
安世半导体
但荷兰显然误判了形势,更低估了14亿中国人的愤怒与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事件发生后,中方始终保持负责任态度与荷方多轮磋商,商务部明确要求荷方拿出"实质性解决方案"。
近日,中国在外交场上的强硬姿态,更向整个西方传递出清晰信号。11月18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与日方磋商时,身着中国风服饰、双手插兜的沉稳气场,搭配事后对会谈结果"当然不满意"的直白表态,被日本电视台节目解读为“向外界传递14亿中国人的愤怒”。
这份愤怒,既是对中国主权议题的坚守,更是对各类侵犯中国权益行为的零容忍,让荷兰也清晰感知到中方不可触碰的底线。
![]()
刘劲松与日方磋商
中国的反制底气绝非空谈,稀土这张战略王牌直接扼住荷兰命脉。荷兰阿斯麦作为全球光刻机巨头,其EUV和DUV设备,高度依赖中国稀土制造的磁性材料、精密合金,中方升级稀土管制后,阿斯麦面临断供风险,而光刻机产业正是荷兰的"护国支柱"。
中国如果对荷兰实施稀土禁运,同时严格审查使用荷兰光刻机生产芯片的关键稀土材料出口,这无异于卡住荷兰高端制造业的脖子。加之安世半导体的供应中断,已让欧洲汽车产业叫苦不迭,持续僵持下去只会让荷兰承受更大经济损失,内外压力下,荷兰作出让步实属黔驴技穷。
![]()
荷兰首相斯霍夫
这场争端的解决,堪称中国"杀鸡儆猴"的经典案例。如果荷兰此次掠夺得逞,"荷兰模式"必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德法等国可能在新能源、AI领域效仿,中国近十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将面临系统性风险,国际投资环境也将进一步恶化。
而中方通过坚定立场与精准施压,不仅保住了安世半导体这一关键资产,更向全球释放明确信号:今日中国已具备足够实力,让任何侵犯中方利益的行为付出代价。商业规则不容政治强权践踏,中企合法投资绝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未来,随着中国高科技产业出海步伐加快,类似的利益碰撞或许还会发生,但荷兰的低头让步,印证了“强权政治行不通”的时代真理,任何试图以强权挑战中国底线的行为,一定会自食恶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