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至14日,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香港大学开展2025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川港师生四川学校重建发展项目。从电科校园到温江青年之家;从七一映秀中学到漩口地震遗址;从中华熊猫苑到中国移动产业研究院,师生们缅怀生命,感悟生命,直面历史的伤痕,见证明天的希望。
![]()
川港相交,深谈启思考
11日上午九点半,2025川港师生四川学校重建发展项目开幕式隆重启幕。香港大学工学院副院长霍伟栋、电机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林劲恒;电子科技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曾其刚、生命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绪红、辅导员唐恬悦出席本次活动,两校师生代表共同参与。开幕式上,两校领导与教师代表分别致辞,回顾合作历程,展望未来前景;两校学生围绕学业生活与文化等话题展开了自由交流。开幕式结束后,教师代表前往宾诺咖啡参与专题交流讲座;同学们则参观校博物馆并分组游览校园,了解电子元件发展历史,深入感受校园文化。
![]()
![]()
下午,交流团前往温江区青年之家参加专题讲座和学生学术文化交流会。霍伟栋博士结合自身参与的创业实践展开深入讲解,特别表达了对同学们未来职业发展与创业路径的深切关注,激励在场学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将技术能力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行动回应时代命题。随后进行的跨校学生分享,则将交流从“倾听”推向“对话”。来自香港与成都的同学相继发言,话题从校园社团、日常生活延展至“一带一路”在成电的生动实践,青年学子们从相识到相知,在对话中相互理解、相互启迪。
![]()
![]()
生命礼赞,历史绽新芽
次日,师生们走进汶川地震后重建的七一映秀中学。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灾难中的救援壮举与灾后重建的奋斗历程,被教育工作者们的无私大爱所打动。在多功能厅中,霍伟栋博士与七一映秀中学常务副校长唐政分别进行致辞,师生们共同回望守望相助的厚重一页,擘画携手共进的新篇章。文艺汇演则将活动推向高潮,映秀中学的同学们用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歌舞,铺开了一幅文化画卷;两校师生以歌曲《承诺》、《我和我的祖国》和《献专业,连川港》唱响跨越山海的守望与情谊。三校携手打造的这场文艺表演使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随后同学们与当地学生混合组队,开展轻松愉快的团队游戏。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在协作与竞技中迅速拉近了距离,增进了友谊。
![]()
午后,师生们踏入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在定格在灾难一刻的时钟前,师生们列队,低头默哀。在遗址现场,师生们神情凝重,聆听讲解,灾难的震撼与生命的脆弱直击人心。离开遗址,师生们参观了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这里,大家了解了地震发生的震撼瞬间、八方支援的感人壮举以及重建家园的中国力量。在酒店举行的晚宴上,师生们敞开心扉分享数日来的感动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彼此心灵的共鸣,以及对未来携手并进的殷切期许。师生们的深度分享,为此日充实而深刻的交流活动进行了完美的总结。
![]()
寻瑰自然,科技并腾飞
13日上午,交流团前往都江堰中华大熊猫苑。同学们在车上开展大熊猫知识问答,使大家对大熊猫种族分类、生活习性、繁衍历史都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随机组队到各个场馆进行观察,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机。
![]()
项目最后,交流团抵达中国移动产业研究院,共同学习中国移动最新的研发成就。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公司在5G领域的最新进展,引起同学们对新科技的强烈好奇。在参观环节结束后,师生们与研究院的专家团队进行深入交流,师生们热烈讨论并向中国移动代表深入提问。交流会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至此,本次川港交流项目圆满落下帷幕。本次项目在促进川港两地文化交流与增进两校友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两校未来关系的深化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未来,电子科技大学与香港大学的友谊之树必将根深叶茂、长存长青!(图: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七一映秀中学提供文:郭佳宁、付城恺、唐恬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