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爆表”“吃了会开心”“神仙甜品”
最近
一款名为固体“杨枝甘露”的
网红美食刷爆社交平台
![]()
(授权图片)
然而
就在消费者争相打卡的同时
也有人吐槽说
吃了肚子不舒服、是“肠胃刺客”
那么
这款当红甜品
是否真的存在安全隐患
哪些人不适宜吃?
爆火的固体“杨枝甘露”
到底是什么?
11月初开始,固体杨枝甘露在我国浙江、福建等地的夜市摊点逐渐走红,不少品牌商家快速跟风推出类似产品。不同于传统杨枝甘露的饮品形态,固体杨枝甘露以凯特芒果切半做底,涂上干噎酸奶或奶酪椰浆,再洒上厚厚的一层西柚果肉以及西米、爆爆珠等配料,有的还会在西柚果肉上面点缀青提、蓝莓或奥利奥等,不仅造型吸睛,口感层次也十分丰富。
![]()
(授权图片)
11月16日,《中国消费报》记者走访石家庄勒泰中心庄里街、万达火车头步行街、正太里夜市等地发现,固体杨枝甘露已成为夜市“顶流”。记者打开手机在外卖平台搜索,看到多家知名茶饮品牌店、甜品店等也都上架了这款甜品,定价在每400克在39元左右。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程景民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固体杨枝甘露的突然爆火,源于它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没有多少“技术门槛”,同时还满足了年轻人对新奇体验和社交分享的需求。
固体杨枝甘露
虽然颜值口感都在线
但也有不少网友吐槽
吃了以后
脸色发黄腹泻、腹痛、不舒服
这是怎么回事?
程景民教授分析说:
食材本身:“冷甜黏”三重刺激肠胃
快速且大量食用温度明显低于体温的食物会导致胃部血管暂时性收缩,影响消化液分泌和肠胃蠕动;
干噎酸奶蛋白质含量很高,是普通酸奶的2—3倍,一次性摄入过多,很容易在肠道内滞留异常发酵,导致腹胀、打嗝甚至腹泻;
西米本质是纯淀粉,也属于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有的人在吃完这类食物后,易出现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等现象。
加工环境:缺乏高温杀菌,易滋生细菌
与需要高温烘烤的糕点不同,固体杨枝甘露全程无高温杀菌环节。如果甜品师在制作过程之中没有严格佩戴手套、口罩、卫生帽等,或者甜品工具没有否充分清洁,就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
食品安全标准中(GB8597-2016)对于冷加工糕点要求制作过程在冷加工车间低温完成,做好的成品也要冷藏。固体杨枝甘露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冷加工糕点,但在4℃—60℃的“细菌危险温度带”内,常温放置的鲜切水果和酸奶会成为细菌培养皿。即使外观没有异常,但肠胃功能较弱的人,却可能经不住“考验”。
原料质量:不新鲜和储存条件差是隐形杀手
固体杨枝甘露的主要用料是鲜切水果和酸奶,如果商家所用水果不够新鲜或清洗不干净,含乳酸菌的酸奶开封后没冷藏被霉菌等污染,均会埋下安全隐患。
固体杨枝甘露
购买食用提醒
这样买
选正规店铺:建议从卫生环境有保障的正规店面购买,慎选夜市摊点未经冷藏或加工环境不佳的产品。
不建议网购:这类产品在邮寄过程中如果没有冷链运输保障,客观上就成了细菌培养皿。
优选低糖:优先选择低糖、低盐、低脂肪的产品,避免高油、高糖、高盐的“三高”食品。
三类人慎吃
肠道功能较弱者:亚健康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疾病患者、肥胖高血脂人群、龋齿高发人群(尤其儿童)不适合食用此类甜品。
服药人群:西柚中的呋喃香豆素会影响药物代谢,可能引发中毒;
芒果过敏者:芒果含有单羟基苯或二甲羟基苯等致敏物质,不完全成熟的芒果还含有醛酸,可能会对口咽黏膜和胃肠道产生刺激,敏感人群可能因此出现口腔瘙痒、皮疹或胃肠不适。
⭐每次食用量以半个芒果制作的一份为宜,最好即买即食,不要隔夜,每周不超过两次。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李建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7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