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看到舰载机弹射起飞的时间只有2秒,但我们为了这一刻,足足坚守了20多年”。
2025年11月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研发团队的一句感慨,道出了中国航母技术的艰难突破。忆往昔,没有航母的我们,在远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国军舰飞机横行。无阻。
01年的南海撞机,96年的台海危机,亦或是94年的银河号事件,一次次刺痛着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而今,靠着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技术可以让歼三五战机在两秒钟内拔地而起,我们终于扬眉吐气,熬出了头。
但这场跨越近三十年的海军逆袭,真的只是技术层面的比拼吗?
为什么同样投下血本搞电磁弹射,美国选择了故障频发的中压交流路线?而中国却靠中压直流的技术路线,实现对美国的弯道超车?
这背后,其实是一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能源路线和体制特点的终极对决.......
美国战略困局
说起电磁弹射,美国不是没有领先过。早在本世纪初,美国海军就率先在航母上部署电磁弹射系统。
但问题出在,这条看起来充满着科幻色彩的技术路线,却被美国人一直痴迷的核动力路径依赖干扰。
要知道,核动力航母由于由功率强大的核反应堆供电,在近乎无限电力的支持下,美军航母本应是电磁弹射的理想平台。
但因为从1961年开始,美国就开始在核动力航母上启用蒸汽弹射,几十年来,美国海军早已和独家制造蒸汽弹射器的独家生产商——巴威公司,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合作关系。
在这层“独特”的关系下,美国海军和美国国会里的“史密斯专员”们对电磁弹射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转型十分抗拒,毕竟,搞蒸汽弹射,他们才能继续吃香喝辣。
![]()
在这些美国蛀虫的影响下,美国的电磁弹射技术研发推广受到了重大的阻碍,间接导致美国海军日常训练里事故频发。
据《简式防务周刊》的统计,在2017年到2023年,短短6年的时间里,美国最新服役的航母“福特号”上装备的电磁弹射系统竟然出现连续故障。
平均每弹射400次,就会出现一次严重故障,导致美国舰载机出动率远低于预期。
最严重的一次是2022年的6月,据《纽约时报》披露:当时,福特号在和“杜鲁门号”的双航母联合演习里,其上搭载的电子功率控制系统突然崩溃,整整5天无法弹射任何飞机,整个航母编队陷入了瘫痪状态。
事后,美军内部的调查报告里明确指出,美军采用的传统中压交流技术对电力波动极其敏感,而美海军舰上电网的瞬时负载却常常超出设计上限,时常导致整艘船集体停摆。
更为不利的是,美国高层根本不把美国海军在电磁弹射上的劣势当回事。
就拿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在2025年10月28日的演讲里,当着底下民众的面,特朗普大手一挥,直言:
![]()
“电磁弹射愚蠢又荒唐,我更喜欢蒸汽弹射时,甲板上的‘美丽景象’。
在川宝滑稽不堪的言语背后,我们不难看出,美国高层并不重视军事技术的发展迭代,更别谈大踏步地推广并改进电磁弹射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了。
正是这种被无知、短期利益和既有格局绑架的错误思维,让美国在海军弹射战机上的能源路线选择上逐渐落后。
对美国来说,哪怕他们一直沿用的中压交流技术有供电不稳,系统复杂易出故障的重大缺点,但就凭着可以快速嫁接现有的航母核动力系统的优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以及美国海军,也终于走上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道路,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大好事.......
玩电,中国是冠军
和美国海军对电磁弹射技术上的保守应用相反,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远洋海军的建设,因此没有任何核动力航母上的历史包袱。
正是由于这一点,起步较晚的中国海军,反而能从全电化的角度来重塑航母为核心的舰载能源体系,加上以马伟明院士为代表的军工人的奉献,中国才终于在电磁弹射领域上遥遥领先。
据报道,经过十年攻关,马伟明院士团队研究出的中压直流技术,在保留功率密度高,运行灵活的优点同时,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达60%以上,远超蒸汽弹射的5%。
要知道,中美电磁弹射竞争的本质,比的就是谁的供电更稳定,能量转换更稳定高效。
赢的一方,可以在2秒内更快把重达数十吨的战机推向天空,更快到达预定作战空域,抢占先机。
与美国航母的中压交流电系统相比,中国航母上的直流电系统具备天然的优势:无需频繁转换电流方向,电能耗损更低,系统响应更快。
用马伟明院士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交流电像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直流电则是笔直的运河,输送同样的水量,直流只需要更窄的河道,更少的闸门”。
凭借着中压直流电系统的加持,福建舰可以做到在45秒内完成一次充能和弹射,一天以内可以弹射37架次,极大提升了中国海军舰载机的出勤效率。
![]()
当这个消息传到全世界,对比因为弹射器故障,导致整个弹射系统停摆6天的福特号航母,许多美国人坐不住了,他们直接在社交网站上怒喷:
“卑鄙的中国人,他们的电磁弹射技术一定是从美国偷的,他们一贯如此,就像他们偷窃安卓手机系统那样”。
这些接受快乐教育长大,堪称“半文盲”的美国人永远也想不明白:中国之所以能在电磁弹射技术上领先美国,归根到底依靠的是中国在新能源和电力基础设施上的长期投入。
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这些看似和航母无关的领域,恰恰形成了培育出了“中压直流技术”的土壤。
正因如此,马伟明团队在研发初期才能直接借鉴国家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工程经验,直接跳过从零到一的技术积累过程,将国家电网的“稳、准、狠”移植上舰。
对此,马院士自己也自豪地表示:“我们不是从零开始建造弹射器,而是把整个国家的电力工业体系搬上了航母。”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为什么会在电磁弹射领域上落后中国,中国为什么能实现弯道超车?答案回到了老网民非常熟悉的两个字:体制......
美国体制不行
在十年前,一说起中美之间的差距,总有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和他们的“拥簇”,叽里呱啦表示中国这里不好,那里不行,然后用“都是体制问题”来间接抒发自己的恨国之情。
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的回旋镖斗转星回,又飞回了美国人的手里。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在电磁弹射技术上的遥遥领先,让所谓“公知言论”不攻自破。
应该反思体制问题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国才对。就拿电磁弹射的问题来说,美国内部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一方面,美国军工利益集团和美国军政上层,借助“政商旋转门”,在利益自成一体,导致技术路线被既得利益集团绑架,任何提出新技术路线的个人或团体,如果敢动史密斯专员的奶酪,轻则遭到无情打压,重则“背后被打十几枪,判定为自杀”。
另一方面,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外流的问题导致美国高精度电力设备的生产困难重重,按照美国五角大楼的保密法则,涉及到美国国防战略安全的重大设备项目必须在美国本土生产制造。
![]()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国本土缺乏能够制造中压直流系统的厂家,拥有制造能力的技术工人也已经老去,受疫情影响,这些本就所剩无几的美国技术工人更是大规模去世。
可以说,美国的制造业,从上到下,人才已经断代。即使美国放开外来移民,也远远弥补不了蓝领技术工人的缺口。
直接的影响就是,2023年,为了赶上中国海军的步伐,美国海军试图为福特号装备更好更先进的直流弹射模块,却因为美国本土缺乏相关供应链,无法生产,被迫继续采用落后的中压交流电磁弹射系统。
反观中国,凭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不仅构建了从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再到航母电力系统的完整产业链。
![]()
在政策层面上,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始终把能源电力列为国家战略的重点,方向清晰,资源集中,这种长期主义的定力,让中国在电磁弹射这种长周期工程里,才能一步一个脚印。
相比于美国松散,每四年一次大洗牌,各种类人团体大乱斗的糟糕体制,中美之间的这场电磁弹射竞赛的胜负早已经注定:
中国早已筑好根基,美国却在摇摆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本期参考文献:
- 佘惠敏.航母“弹射三连”释放哪些信号
- 武彦.电磁弹射为福建舰带来独特能力
- 黎晓川,刘奎. 服役后问题频出,福特号航母怎么了
4.宫春科. 美军最新型“福特”级航母上的电磁弹射系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