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志祥以“干爹”身份照顾经纪人子女的故事突然刷屏。
一边是陪孩子过生日、自称“精神支柱”的温情画面,一边是新书宣传、海外复出动作不断——这波操作,到底是一场真情的救赎,还是精心设计的复出前戏?
![]()
罗志祥在采访中剖白了两大动机:一是母亲患病、自己身处低谷时,孩子成了情感寄托;二是为报答经纪人小霜26年的陪伴,“早就是一家人”。他甚至考虑过和经纪人登记结婚以保障孩子权益(虽未证实是否实行)。
但网友发现,这番“父爱叙事”恰好撞上新书《你可以笑我这个人但请不要笑我的舞台》的宣传期。书中,他首次回应“时间管理大师”标签,辩称这个词原为褒义,是被自己事件污名化——这种“洗白”尝试,反而让人想起他曾经的出轨、多人运动丑闻。
更争议的是健康话题。罗志祥自称确诊“微笑型抑郁症”,却以“影响工作”为由停药,改用购物、刷短视频缓解。精神科医生曾提醒:抑郁症需专业诊断,自行停药可能加重病情。当健康议题与复出动作同步,难免被质疑:抑郁症成了转移焦点的话术?
![]()
“干爹”身份看似暖心,实则存在法律模糊地带:孩子生父未公开,网传“罗志祥亲生”的说法无实锤;遗嘱能否真正保障孩子权益也是未知数。
而公众的信任赤字更难填补。民调显示,30岁以上群体对他的道德信任值仍低于40%。许多人直言:私德污点不该被“温情牌”覆盖。尤其是他此前的复出试水——在泰国以“朱碧石”形象演出遭抵制,转而参与非遗活动、试水海外演唱会——都被看作规避主流舆论的试探。
![]()
罗志祥的案例折射内娱复出的核心矛盾:业务能力(唱跳、综艺感)能抵消私德污点吗?
短期看,“好干爹”“抑郁症”等人设或许能撬动话题,但长远信任仍需两点支撑:一是持续输出作品(如他筹备中的新综艺《OK啦》),二是对历史错误的真诚反思而非辩解。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管理大师”一词如今已被打工族挪用为自嘲梗,但这种词义重构能否覆盖原事件的道德阴影?答案未必乐观。
![]()
孩子的笑容或许能暂时软化舆论,但罗志祥若想真正回归,需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温情人设是目的还是手段?公众等待的,不是完美人设,而是时间验证下的责任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