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爷家住江苏,今年63岁。退休之后,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社区和邻居们切磋厨艺。张大爷烹饪经验丰富,尤其喜欢用各种调味品调味,无论是红烧排骨还是家常小炒,总要多放一勺酱油提鲜。
最近他的老朋友李叔突然被查出胃癌,大家都很震惊。张大爷回忆,两人平时饮食习惯极为相似:重口味,饭菜都少不了酱油和几种常用调味品。难道日常这些调味品,真的和癌症有关?
![]()
社区卫生讲座上的医生一句话让张大爷警觉:“酱油等调味品吃多了,确实有癌症风险,特别是其中的4种,更要谨慎。”那么,这些调味品到底有哪些健康隐患?我们日常又该如何科学使用?
很多人以为,一点调料无妨。事实上,调味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正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尤其是酱油、味精、蚝油、老抽等4类,日常高用量与癌症、三高等多种慢病有密切关联。
接下来,我们不仅详细揭开“酱油致癌”背后的科学真相,更将告诉你,如何科学选调味,让家中的餐桌更安全健康。你知道吗?中国人平均每年摄入添加酱油高达6.2公斤,高盐调味已成为城市居民中的“隐形杀手”。
![]()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在炒菜时习惯性多放点酱油。但你是否注意到,长期过量摄入高盐、高添加剂的调味品,正是我国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高发的重要环境因素?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盐渍、酱腌类食品摄入量每增加10克,胃癌风险相应上升14.2%。这背后原理是什么?
首先,酱油、蚝油等调味品中盐分极高。高盐摄入破坏胃肠道黏膜屏障,易致慢性炎症、诱发细胞异常增生。而亚硝酸盐是制酱工艺或部分劣质调味品中常见添加物。
一旦与我们日常饮食中的胺类物质结合,可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胃癌、食管癌等高危诱因。更重要的是,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含防腐剂超标和人工色素的“劣质酱油”,其致癌分子可直接损伤消化道细胞。
![]()
除了酱油,高油重味型调味品(如老抽、味精、蚝油),在高温烹饪时还可能产生杂环胺、苯并芘等潜在致癌物。这些物质都在世界权威肿瘤报告上被反复证实有提升肝、肾、胃等多种癌症发病风险。
那么,是否滴酱油就有癌风险?其实,关键在于摄入总量及频率。日常偶尔适量用纯酿造、无添加的优质酱油调味,无需恐慌;但若每日每餐都离不开酱油、老抽,“喜欢重口味”变成了习惯,就要当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方居民比南方居民摄入酱油和高盐调味品多出29%,相应区域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南方。
“调味品无害论”其实是个大误区。医生反复提醒,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以下4种高风险调味品:
![]()
酱油:市售酱油分酿造型与配制型。配制型酱油往往含有较多防腐剂、人工色素和亚硝酸盐残留。中国居民健康饮食指南建议,每日食盐摄入≤5克,而普通酱油每10毫升含盐约两克,炒两次菜就“爆表”。长期重口味,无形加重大肠、胰腺、胃等消化器官负担。曾有上海复旦大学研究追踪五年,发现每日高盐饮食者的胃癌风险比低盐组高出31.5%。
蚝油:很多人喜欢用来提鲜,但蚝油本身钠含量极高。一小勺蚝油,钠含量高达986毫克,相当于近两克食盐。长期大量摄入不仅增加肾脏负担,还与高血压、胃癌等慢病发生有关。
老抽:老抽常用来上色,其实本身就是酱油的高浓缩体。部分低价老抽添加了焦糖色、“三氯丙醇”、防腐剂,摄入过多提升肝脏代谢负担。某些有害成分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列为“2B类潜在致癌物”,绝不能长期、大量摄入。
![]()
味精及高钠鸡精
虽然适度使用味精本身安全,无论是中餐还是快餐,调味品中的味精常常被超量添加,与高钠鸡精一同摄入,更易导致体液失衡、高血压和肾脏损害。据了解,某些外卖快餐一餐味精摄入量就可达日推荐量的2.1倍。
或许你会问,偶尔重口味“调一调”会立刻出问题吗?医生表示,癌症的形成正源于日积月累的生活习惯。酱油每天多一勺,癌变风险或许就高了一分。很多人往往只重视烟酒,忽视了餐桌上的“隐形盐桶”和“添加剂屋”。
我们既享受美味,也要守住健康底线。权威营养学专家给出了以下科学建议:
首选纯酿造、无杂添加的优质酱油,每餐用量严格“控盐”。如实在喜欢酱香,可与原味清汤搭配,用菜本身香味提鲜。
![]()
告别“重口味”饮食陋习,逐步减盐,慢慢降低对高盐调味品的依赖。如炒菜前先品尝咸淡,不盲目再加酱油、蚝油、味精。
用天然食材“提鲜”——香菇、西芹、柠檬、蒜蓉等天然香料本身含有丰富的天然味源和抗氧化物质,既美味又利健康。
减少外卖、预制菜等“隐形盐高”的饮食。调查显示,城市外卖中的调味品使用量普遍超标,每餐平均盐含量为标准推荐的2.3倍。自家烹饪更可控。
定期体检,关注肝肾功能与胃肠道的健康变化,如出现持续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学会读懂营养标签,选择低钠版本的调味品,只要多一分用心,就能减轻身体负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