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FOFWEEKLY)
![]()
导读:
GP要募到资,真的要靠业绩和返投能力,服务能力,做GP的门槛是越来越高了。
![]()
作者丨杉域资本董事总经理 王春杰
目前在杉域负责咨询业务,包括基金投前可行性研究,商业尽调,GP图谱,基金绩效评价,专题培训、基金/项目退出等方案设计。
![]()
今年观察下来,现在还能在市场上募到资的GP,主要是以下四类:
1、CVC机构
今年明显感受,无论是国资LP还是市场化的LP,都对CVC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千亿市值链主地位的CVC机构,国资基本都愿意接触聊聊。主要原因是看中背后强大的产业资源,可以帮助机构在返投完成上,项目获取上,价格谈判上,投后赋能上,甚至退出上,能给到积极的助力。此外,和这种大产业方合作,在募资上也会容易些,通常大产业方会做基石LP,出资20-50%,再找政府配资,很容易把一个基金给设立起来。对很多国资来说,目前最怕的是过会了,但基金没设立起来,而且在内部流程上也比较容易推进,决策压力会小很多。
2、头部白马机构
这类主要是一些经常在各类榜单上见到的机构,管理规模有一定的体量,也有一定的业绩,有一两位咖位比较大的核心合伙人,拉出来募资,LP总是愿意见下聊下。由于这些机构做的年限比较长,无论是投的项目数量,还是LP资源方面都有比较多的积累。返投方面,挖挖存量项目,再储备点增量项目,还是能容易完成的。募资方面,存量基金这么多LP,总归有些是赚钱且合作愉快的,那在复投支持下也是比较容易的。虽然不能像之前那样再募个大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级别的基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募个10-20亿基金还是可以的。现在很多公开遴选的政府母基金都有榜单排名要求,这些机构相当于拿到了先入场的VIP的票,是很多政府母基金首选合作的对象。从决策流程角度,和这些知名机构合作,投决委员们都会感觉比较安全,所以比较容易过会。
3、聚焦一两个赛道的精品机构
这类机构靠专业和业绩会吸引一些感兴趣的LP,比如产业方、家办,包括一些国资机构。通常这类型机构管理规模不大,通常在10-30亿规模,单支基金规模也不大,多数在2-5亿区间,团队在8-15人左右。从合作上,会让LP感觉比较好沟通,不存在大机构的官僚化。由于专注在某一两个赛道,投的阶段也比较早,和项目方关系比较密切,行业认知也比较深,产业资源也积累了一些,在返投上靠那么几个合作紧密的项目能完成,也能满足财务回报LP的一些跟投项目需求。所以,通常会看到一个基金里面会有1-2家产业方作为基石,再找国资平台出资,再配一些复投LP或1-2个家办,一个基金就这样给凑起来了。
4、行业基金
这类型主要是专注某个赛道,比如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医疗领域等。这些基金的LP目标明确,就是为了布局这个赛道,希望找到这个赛道里面最优秀的GP机构。但这个受行业周期影响会比较大,比如在2021年新能源很火的时候,这些行业基金募资会很顺利,但到24年,新能源行业整体往下走的时候,募资就比较难了。包括今年的医疗行业,医疗基金的募资也是比较难的。半导体受益于AI的爆发,稍微好点,但比前几年,热度还是降了不少。由于这几年,各个地方的政府投资平台成立了很多行业方向的母基金,所以他们存在一定的投资压力,这就给这些行业基金的募资提供了不少的子弹。此外,地方国企现在都需要聚焦主业,只能投和自己产业相关的标的,所以这类型也是行业基金的潜在LP。再加上一些存量LP的支持,专门看好这个赛道的财务LP,一个基金也就这样凑起来了。
总结来说,虽然今年市场活跃了不少,但募资这块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其实还是挺难的,特别是市场化资金这块,大家都缺。GP要募到资,真的要靠业绩和返投能力,服务能力,做GP的门槛是越来越高了。
对接需求请扫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