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如何实现?建筑质量如何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在河南省辉县市,一条以“城市生命线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新路径正在实践,给建筑“上户口”,为城市“做体检”,用数字守护城市生命线。
在辉县市某新建住宅小区,每栋楼的外墙上都有一个神奇的二维码。这是房子的“身份证”,一扫信息瞬间都出来了,详细的检测参数和检测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勘察……扫出来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份翔实的“建筑成长日记”。
“以前买房子的时候,心里头总有点打鼓,感觉都像在‘开盲盒’。现在好了,咱自己拿手机一扫,心里特别踏实!就像有了一个随身的‘房屋管家’,所有关键信息都透明,这种知情权被满足的感觉特别好!”该小区业主雷静说。
老百姓知情权被满足的背后是辉县建筑行业从源头开始的数字变革。在辉县市的建筑工地上,这场革命具象为对每一根钢筋、每一方混凝土的精准把控。在这里,所有建材都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从进场、验收再到送检,每一个环节都通过人脸识别、GPS定位和过程影像自动上传至监管平台,构筑起一条全链条、不可篡改的“数字溯源链”。
当成千上万个码的数据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整座城市的“智慧大脑”——辉县市建设工程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这个平台就像城市的“健康管理中心”,它把过去分散的城市体检、质量检测、商砼监管、工程监督等系统全部打通,形成了一个闭环,所有的施工材料必须上平台进行溯源管理。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通过大数据分析,能提前预警哪些区域、哪些类型的建筑需要重点关注和维护,从而实现“增强城市管理韧性”的目标。
如今,“一楼一牌一码”已成为辉县新建房屋的标配,并正将这种“数字身份”延伸覆盖至老旧小区、桥梁、管廊等所有城市基础设施,每一段重要“生命线”精准建档。
辉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辉县市要将平台数据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打通,实现“一网统管”,构建一个“规、建、管、养、防”一体化的智慧住建体系。(李绍忠 张巍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