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毫厘之间见匠心 智变之中立潮头
——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柳州厂制丝车间设备管理员梁志远
当初冬的晨光穿透树影,跃进广西中烟柳州卷烟厂制丝车间,金属的冷冽与晨光的温热在此奇妙交融。在占地4万平方米的“钢铁丛林”里,有这样一个身影,他时而俯身倾听轴承运转的韵律,时而与身边维修工讨论技术要领。他就是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柳州卷烟厂制丝车间设备管理员梁志远,除此之外,他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机电制造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
当“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加身时,他依然保持着最初的谦逊:“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扎根一线的“设备活地图”
2012年盛夏,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梁志远站在制丝车间门口,看着眼前绵延的传送带与闪烁的信号灯。他暗下决心:“我要成为最懂它们的人”。从此,他开启了与钢铁巨兽的深度对话,他的工装裤口袋里永远揣着一个小笔记本,记录设备参数的笔迹渐渐模糊了封皮,模糊掉的字迹已经深深印入了他的脑海……
2018年,柳州卷烟厂新制丝生产线技改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正如火如荼,梁志远主动请缨加入车间技改。柳州的七月正值盛夏,车间里面如同蒸笼般酷热难耐,他带领团队在高温环境中连续奋战,跟进车间新设备安装、旧设备拆装,收集设备安装调试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建立新设备维护体系打下坚实基础。生产线建成投产以来,设备故障率由最初的0.36%下降至0.03%,降幅达91%,并实现多个月份整线的零故障断流!
“制丝车间区域面积大、设备数量多、机型种类也多,他做事有章法,对每台设备了然于胸,我们都叫他‘活地图’,是‘设备管家’!”维修组长梁文斌如此评价他。
如今,一批接着一批年轻人的加入,大家对设备问题有疑惑,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找梁志远,他的笔记已成为车间设备维护的“技术手册”,他创立的“望闻问切”设备巡检法以及提出的预防维修理念,让故障诊断效率提升40%,真正实现了从“小学徒”到“设备管家”的跨越。
![]()
梁志远正在安装调整机械臂抓手。李婷摄
创新突围的“技术破壁者”
2023年某个深夜的制丝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灯火通明,此刻的梁志远还正在攻关气流烘丝机的难题。作为制丝车间的技术骨干,梁志远始终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创新的出发点。针对该设备换热管内壁难清洁这一长期困扰行业的“卡脖子”问题,梁志远主动扛起重任,带领技术团队攻克气流烘丝机换热管清洁技术难题。
“用什么清洁方式更适合”“如果用这个方法,用什么材质既能耐用又能清洁效果好”……那段时间,面对一系列问题,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查看设备构造,与车间的维修工讨论技术方案、独自修改方案……简直忙成了“陀螺”。最终通过自主研制一款自清洁装置,填补技术空白,获多项专利授权,并获评第二届烟草行业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换热管结垢问题如同悬在生产线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传统清洁方式耗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效能,当时就想着一定要解决它!”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梁志远露出了他经典的笑容。
攻克一个难关之后,停不下来的他转头又扎进了车间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当烟箱剪带机75%的剪切回收成功率成为制约自动化生产的瓶颈时,梁志远再次向技术高峰发起冲锋。他将3D激光成像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结合,设计出智能识别系统。在调试最关键时刻,他反复修改算法模型,最终使剪切回收成功率跃升至95%以上。这项创新每年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约300万元,完成车间“智剪革命”。
翻开他的技术档案:从一线操作工到维修工再到设备管理员的成长岁月里,他主持了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包括2项自治区工信厅技术创新项目和4项公司科技项目;授权专利35项,发表技术论文16篇,编写专著2部;1项课题获国际质量管理(ICQCC)金奖,3项课题获全国质量管理荣誉,5项课题获烟草行业技术创新荣誉……这些数字背后,是4000多个日夜的坚守,是他与团队和衷共济的成果,也是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
薪火相传的“匠心播种人”
2025年是制丝车间智能产线建设的重要节点,如何培养一批基础扎实、贴合车间实际的智能化人才,是车间长期思考的问题。作为公司首条智能产线工作组成员,梁志远一如既往挺身而出,担起重任,结合车间智能产线建设需求,成立了“智丝智创”人才班。2025年4月,车间的劳模创新大师工作室时而传出“这个键是什么”“从这里可以打开系统”的问答声,这是梁志远正在向人才班成员演示刚购买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系统,从设备应用介绍到逻辑语言分析……这些他利用业余时间摸索的经验,正在一点一滴分享给他人。
“创新不能单打独斗,要让年轻人站上C位。”作为车间的技术带头人,他也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车间的年轻人。在QC、创新方法大赛等各种创新竞赛中,都能看到他作为指导老师,指导一个个创新成果,指导一位位青年员工。各大竞赛赛场上,青工们逻辑清晰,从容淡定展示车间的创新成果时,他只是默默站在他们身后,给予掌声与肯定。
在智能产线升级的星辰大海中,这位“劳模程序员”创造着新的传承语法:他让QC竞赛变成技术路演,把维修现场转为开放课堂……如今,车间宣传栏挂满的不仅是专利证书,更有徒弟们斩获的“柳州工匠”“城中工匠”等荣誉,这是比紫荆花更绚烂的传承之花。
“师父总说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要像螺丝钉一样扎根现场。我也要把师傅教我的,传递给车间更多的年轻人。”梁志远抚摸着师傅当年送他的笔记本,眼中闪烁着传承的光芒。窗外紫荆花树枝头仍有几朵花开正艳,灼灼绽放,仿佛在诉说匠心永续的故事、“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守。
暮色中的制丝车间,梁志远抚摸着新安装的智能传感器,从“螺丝钉”到“数字神经元”,他始终保持着与钢铁对话的姿态。以创新为刃,破技术之困;以匠心为炬,照亮技能之路。这份执着与热忱,正如那岁岁绽放的紫荆花,工匠精神总在时代的枝头,孕育新的花蕾,绽放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光芒。(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