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日报》2025年11月19日2版
初冬的吉林市船营区,寒意渐浓,但一股由脚步踏出的暖流,正穿行于街巷楼宇之间。
在吉林市委统一部署的“解题暖心”大走访活动引领下,船营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精神转化为生动实践。
“他们连孩子爱吃的辅食牌子都记得,真是把我们当家人了。”低保户李大姐含泪从船营区机关干部手中接过街道送来的婴幼儿用品。这份由细节堆积起来的信任,成为大走访活动叩开百姓心门最生动的证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如何将其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船营区的答案是:走下去,让服务上门,让民心暖起来。
变化,始于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上门”的彻底转变。
北山街道报社小区的供暖突然中断。若在以往,居民需自行联系、层层反映。但这一次,问题在街道干部走访中被第一时间发现。一场连夜协调的抢修迅速展开,当晚,112户居民的家里和心里一同暖和了起来。
同样是取暖问题,致和街道通过系统性走访,摸清了辖区内老旧小区供热管线的“老旧病根”。一举更换1600余米新管线,惠及1200多名居民——“屋里暖、心里更暖”,居民手写的这封感谢信成为四中全会精神最朴素的基层注脚。
温暖,在走访方法的创新中持续扩散。
面对“上班族”,他们推行“错峰访”,利用晚上和周末上门;为了联系常态化,他们建立微信群实现“云端联”。北极街道更建立起“三轨走访”机制,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精准画像,实现“一户一策”,将四中全会“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要求,落细在每一次敲门声中。
大走访,关键在“走”,核心在“解”。
长春路街道西典花园小区供暖管线故障,依托走访建立的快速响应机制,热力人员5分钟到场抢修;面对青岛街道鸿博园小区的“停车难”顽疾,多部门现场办公,三个半天新增296个车位。“以前回家绕三圈,现在能陪孩子楼下玩。”居民的对比,道出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真正内涵。
脚步向下,治理方能向上。
大绥河镇通气沟村一段800米的破损村路,成了秋收的“拦路虎”。镇走访组现场勘查后,24小时内完成修缮,为村民抢回了宝贵的农时。向阳街道创新“1357”工作法,并建立“类案治理”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解决一件事”升级到“治理一大片”。
为确保这份温暖不冷却,船营区已构建起“红黄绿”分级处置与回访机制,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72小时回访”。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杨宏艳表示,我们将持续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治理效能,用长效机制守护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次次叩门问候,一桩桩民生实解,船营区的干部们用扎实的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实践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吉林日报记者 李婷 张添奥
来源: 吉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