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直面基层治理中警力缺乏、基础薄弱等痛点,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实践“科技赋能统筹治、凝聚合力协同治、创新方法精准治”的“三治联动”模式,全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为构建多元共治的平安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
长顺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天网”实时画面。
在长顺县公安局长寨派出所,工作人员一边操作屏幕,一边向笔者展示信息实时共享。屏幕上,多部门多路段监控画面同步呈现;同时,在长顺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多地区多路段信息同步呈现。这是“雪亮工程”和“天网”系统信息实时共享的日常实践。
近年来,长顺公安依托“雪亮工程”、天网、“贵警110”系统应用和“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汇聚“技、网、图、情”建立县级实体化运行合成作战中心等,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治理信息“一网通览”、问题处置“一键派单”,为基层治理注入“智慧动能”。
![]()
贵警110手机端。
“‘雪亮工程’‘贵警110’等系统平台确实给我们基层带来很大的便利,在实现实时信息共享的同时,现场民警一键建群,每个民警都能当指挥官,情指、网安、刑侦等部门24小时协同值守。通过整合数据、凝聚多方力量、优化治理方法,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治理更精准。”长顺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方伟基说。
为打破治理壁垒,长顺公安着力凝聚多方力量,织密基层治理协同网,成立“和谐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村居(社区)“微警务”工作群,推行基层社会治理“积分超市”,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共同体”,逐步形成“村民自治、群防群治、平安联创”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
民警正在进行人员追溯。
长顺县广顺镇金竹花园社区群众王菊叶说:“有什么事在群里面一讲,他们反应非常快,都会及时帮我们把问题解决,有他们在我们心里很踏实。”
成立“和谐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微警务”工作群后,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950人次,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00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3.9%,为合法利益受损当事人协调赔偿、补偿17万余元,参与群众达20余人。
“现在矛盾化解更接地气,社区的群众事情会在‘微警务’工作群和社区工作群里面体现出来,无论是大事小情都会第一时间去处理,群众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让大家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长顺县公安局广顺派出所民警金建华说。
![]()
“和谐人民调解工作室”。
在精准治理方面,长顺县率先探索挂村警长工作机制,选派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佳、基层经验足的民警到全县95个村(社区)担任挂村警长,每周至少下沉一天开展工作,履行政策法制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维护稳定联络员、人民群众服务员“四大员”职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长顺县广顺镇洞口村村民陈克春说:“挂村警长经常下来,对网络诈骗、森林防火等各方面安全知识做很详细的宣传,很关心我们群众。我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他们都会尽力为我们解决。”
“我们通过挂村警长这个载体,深入基层,找准基层治理难点,把问题、隐患摆到桌面上来,做到心中有底、有数、有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向群众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对群众关心的防火、防盗、防电诈等常识开展宣传。”长顺县广顺镇洞口村挂村警长寇玉宏说。
![]()
长顺县广顺镇洞口村挂村警长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宣传政策。
据了解,自“挂村警长”机制启动以来,共收集各种情报线索2550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50起,协助破案5起,为群众办实事110件,切实提升了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有效弥补了基层警力缺乏、基层基础薄弱、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的短板,持续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通过‘三治联动’模式,我们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稳步上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模式创新,持续完善治理体系,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灵敏、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畅通,持续为平安建设注入更多活力。”长顺县公安局副局长冯平耀说。(图/文 罗远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