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11月18日,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宣布面向全球开源通用医学基座模型Med-Go‑32B,为专病专科模型与临床智能体“可插拔式”研发与下沉应用提供坚实“地基”,让更多医生用得上、更多医院做得起自己的专病专科模型和落地场景的智能助手,让优质智能医疗资源惠及更广大患者群体。
看病能不能更省心、更安全、更连续,医生有没有好用的智能工具是关键因素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说,当前,全国正处在“千军万马做专病专科模型和智能体”的阶段,鉴于通用模型的医学能力不足,急需一个可靠、安全、可复现的通用医学基座模型,一个低门槛、高可靠性的公共基础平台,好比是修路先要打地基。
![]()
大模型开源仪式现场。同济大学供图
此次开源医学基座模型,就是把这块坚实可靠的“地基”交给临床与科研一线,减少重复造轮子,实现专病专科模型快速二次开发,推动“医学+人工智能”从少数试点走向普遍可用,方便患者在三甲和基层都能更快享受到规范的诊疗、更稳定的用药、更到位的随访。
“完整开放模型权重与工程代码,插件化扩展,显著降低二次开发门槛,节省时间和成本,让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最后一公里’大模型的临床场景创新和质量提升上,从而推动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形成同源的智慧医疗能力体系。”陈义汉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举将为提升基层和专科医院的智能化医疗服务能力带来契机。通过开源提供一个低门槛、工程化的医学AI平台,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无需投入高昂成本即可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助手,在临床决策支持、影像辅助诊断、慢病管理等方面受益。
![]()
大模型相关功能解析。同济大学供图
该模型未来将成为基层医生口袋里的“主任医师”。医生只需将患者主诉、病史等信息输入系统,模型即可自动生成诊断、鉴别诊断和进一步处理的建议,辅助优化流程与信息质量。模型既拥有面对罕见病、疑难杂症进行推理的能力,给予三甲医院诊疗建议,又兼顾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随访的全医疗过程覆盖,两端发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海涛介绍,Med-Go系列此前在东方医院及其医联体单位持续运行一年多来,总体平稳,性能可靠,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以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医联体为例,大模型已覆盖门诊问答、病历质控、慢病随访等场景。医生反馈其在信息整理、用药提醒与随访计划上“拓思路、用得稳”,基层医护上手快、运行稳。公开评测显示,在近20项医学评测中,大模型表现稳健,其临床推理与中文场景优势明显,在多项任务上与同量级开源模型持平或更优。
据悉,Med-Go大模型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临床医生主导研发,其数据由医生定标准,数据治理、标注与质控由临床专家把关,融合了教材、指南与多源资料,对罕见病、边界病例进行人工合成与针对性增强,补齐“少而缺”的短板。实现了“医学逻辑”与“工程逻辑”的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