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咳嗽,爬楼就喘,这些呼吸发出的“预警信号”千万别忽视!
2025年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相关研究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亿慢阻肺患者,然而70%的患者都存在漏诊的情况。因此,提升大众对慢阻肺的认知、做好早筛早诊工作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个“沉默的杀手”。
![]()
一、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治疗、可预防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特征为持续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也可能伴有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
二、如何确诊慢阻肺?
肺功能检查是及时发现早期慢阻肺病的重要方法。钟南山院士建议:要像测血压一样,去检查自己的肺功能;尤其是慢阻肺高危人群,更应在每年的体检中加入肺功能检测。
![]()
三、哪些是慢阻肺高危人群?
▷年龄≥40岁;
▷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污染;
▷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直系亲属中有慢阻肺家族史;
▷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尤其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的地区;
▷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
▷在婴幼儿时期反复患下呼吸道感染;
▷居住在气候寒冷、潮湿地区,使用燃煤、木柴取暖;
![]()
四、慢阻肺怎么长期管理?
1、远离致病因素:超过50%的吸烟者会发展为慢阻肺,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应尽早戒烟;雾霾天外出或暴露于粉尘环境中工作,要做好防护;家庭烹饪时合理使用抽油烟机,加强厨房排烟和通风。
2、定期检查肺功能:建议40岁以上、常年吸烟(包括有吸烟史已戒烟者)或吸入二手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有慢阻肺家族史等人群,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
3、遵医嘱规范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有助改善症状、抑制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发作。
4、呼吸功能锻炼:慢阻肺患者适当做呼吸功能锻炼可增强肺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5、接种疫苗:在秋冬季,大家可接种流感疫苗等预防感冒,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加重风险。
![]()
世界慢阻肺日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提醒大众关注这一“沉默的疾病”,更是为了传递一个核心信念:慢阻肺可防、可治,早发现、早管理,就能让呼吸重归温柔。愿我们都能把对肺部健康的关注融入日常,不忽视每一次呼吸的“小异常”,不轻视每一个预防的“小细节”,让顺畅呼吸成为每个人生活里最踏实的幸福。(吴延硕)
参考文献: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临床肺科。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