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面对地域广袤、服务半径大、偏远接种门诊多的实际挑战,自治区以“守护北疆健康”为核心,在传染病监测、疫苗接种、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发力,构建起坚实的公共卫生安全屏障。目前,全区已建成常规接种门诊1500余家、产科接种门诊250余家,标准化门诊建设率达90%以上,2020年至2024年平均每年接种人数110万人,免疫规划工作成效显著。
全方位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
提升科学防控能力
自治区从制度、渠道、能力等多维度突破,构建“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健全机制明职责。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制度,明确部门与机构职责,打通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医防协同、平急转换的工作链路。
拓展渠道强源头。在优化现有系统基础上,构建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病媒环境等多维度协同监测体系,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同步关注全球疫情动态,实现“多源头”监测覆盖。
规范预警提效率。完善风险评估、信息通报、预警决策流程,通过日常与专题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与健康提示,精准提出预警建议。
升级能力固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实验室检测分析能力;搭建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推动数据自动采集、分析、预警,显著提升综合研判水平。
科研赋能促升级。联合高校与发达省份开展传染病监测、病原溯源、风险评估等科研合作,以创新驱动全区防控、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为健康内蒙古建设注入科技动力。
系统化推进疫苗接种,
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自治区围绕“建机制、优服务、提能力”,从管理到科研多层面协同,推动疫苗接种工作提质增效,提升居民接种便利性与公信力。
联动管理强统筹。建立卫生健康、疾控、教育、药监、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免疫规划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协同发力,为免疫规划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数字赋能优服务。打通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与各部门数据通道,完善预警预测功能,规范接种单位设置,有效提升接种可及性与便利性,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专业护航保安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提升接种健康评估、应急救治、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与鉴定能力;提高预防接种异常监测敏感性,降低重症异常反应发生率,持续增强预防接种公信力。
科研支撑促发展。依托监测预警平台与医保数据,开展疾病防控效果、疫苗效果评价研究,精准反映全人群疾病流行水平与疫苗免疫效果,为疾病负担评估、疫苗行业发展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精准防控呼吸道传染病,
探索公共卫生属性生物制品管理新路径
针对冬春季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特点,自治区以法规政策为引领,高效推动创新型防护手段落地,切实缓解儿童相关呼吸道疾病防控压力。
政策先行定方向。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管理使用试点方案》,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控提供制度遵循。
服务落地见实效。持续提升呼吸道合胞病毒长效单克隆抗体这一新型预防用被动免疫制剂在自治区群众中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全力满足群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长效单克隆抗体的接种需求。目前,已有22家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开通相关接种服务,将专业防护直接送达婴幼儿群体。
体系构建强保障。形成“制度保障—服务优化—技术支撑—共识凝聚”的全链条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控体系,把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转化为便民可及的健康守护,为越来越多婴幼儿群体构建专业防护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精准施策与系统发力,不仅持续提升了自身服务能力,更以“北疆模式”为全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
![]()
策划:全国疾控宣传平台
文:内蒙古自治区疾控局 郭伟
编辑:严少卫
审核:王小雪 牛煜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