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23日下午4点30分,杨靖宇倒在濛江县的雪地里。
日军剖开他的胃,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三个月后,另一个名字让日军更加恐惧。
——《壹》——
接不住的烫手山芋
杨靖宇死了,消息传到桦甸县头道溜河密营时,魏拯民正在咳血,不是普通的咳嗽,是肺病, 一咳就是血块,他32岁, 身高1米75, 体重不到90斤。
![]()
心脏病、胃病、肺病,三种病同时折磨着他。
行军时,他会突然昏倒在地, 战士们把他扶起来,他擦擦嘴角的血,继续走,1940年3月13日, 魏拯民强撑着病体,主持召开南满省委紧急会议。
会场设在密营深处, 参会的十几个干部,脸色都不好看。
抗联第一路军,从5000人打到不足千人, 粮食没了, 药品没了, 连子弹都要从死去的战友身上扒,有人提议:要不撤到苏联?
有人说:部队分散,各自为战?
魏拯民一句话堵住所有人的嘴:"杨司令走了,我们还在,日本人以为满洲治安之癌已经根治,那就让他们看看,错得有多离谱。"
会议开了三天,决定很简单: 将第一路军分为两部。
主力北上长图路, 魏拯民亲自带一支队伍,留在原地打游击,这不是战略调整, 这是拿命赌,会后,魏拯民给中央代表写了封信。
![]()
信里有句话:"我们有如在大海中失去舵手的小舟,有如双目失明的孩提,东碰西撞,不知所从。"1935年秋天开始,南满省委就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
整整四年半, 没有指示, 没有支援。
连敌人的情报,都是从缴获的日军文件里看到的,但魏拯民没说放弃, 他只说了一句:"革命不能光靠勇敢和热情,还要有头脑。"
——《贰》——
哈尔巴岭的枪声
1940年4月, 春寒料峭,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发布通告:杨靖宇已死,抗联覆灭在即,通告贴满了东北各地,日军开始撤减"讨伐"部队。
![]()
魏拯民选在这个时候动手。
4月18日凌晨3点, 哈尔巴岭车站,这是日军重要的军需运输站, 驻守伪警察30多人, 日军顾问5人,魏拯民带了50个人,他没有打阵地战。
密营游击战的核心,就是打了就跑,绝不恋战。
战斗只持续了20分钟,抗联战士从三面包围车站, 手榴弹先炸, 然后是机枪扫射,伪警察还没反应过来,战斗就结束了。
缴获: 步枪17支, 子弹800多发。
还有两箱日军罐头,战士们抬着战利品往密营撤, 魏拯民殿后,端着机枪,咳着血,一个月后, 黄泥河子,又是一场伏击。
这次更狠, 魏拯民把整个警察队全灭了。
日军关东军档案里有记载: "魏拯民代指挥之下,第一路军仍在作战。"这句话很有意思, "代指挥",日本人不相信魏拯民敢正式接手。
![]()
但魏拯民从来没向组织提过正式任命的要求。
他只是在做杨靖宇没做完的事,很多人不知道, 魏拯民不仅会打仗,更会做政治工作,1938年冬天,他在头道溜河密营办过党员训练班。
那个冬天,气温零下30度, 密营是半地下的窝棚。
没有桌子,就用木板搭, 没有纸笔,就用木炭在树皮上写,魏拯民亲自讲课, 讲什么? 党的基本知识, 怎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怎么在绝境中保持信念。
——《叁》——
密营里的党员训练班
有个细节很打动人,训练班有个学员叫李松林, 他问魏拯民:"政委,咱们和中央失去联系这么久,还算不算共产党员?"
![]()
魏拯民说:"你入党时举手宣誓,说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们现在在这儿打日本人,就是在实现誓言。"这段话后来被记录在抗联史料里。
李松林后来在战斗中牺牲。
临死前,他把党证埋在树下, 上面写着:共产党员李松林,牺牲于密营游击战。魏拯民的政治工作不是空话, 他抓住了一个核心:让战士们知道为什么而战。
1940年,第一路军团以上单位都设立了党委。
连设支部, 党员占全军的30%,这个比例在当时的抗联队伍里,是最高的,而这些党员,在战斗中的伤亡率,超过50%。
1940年秋冬,魏拯民的病情恶化到无法随军行动。
他只能住进桦甸县牡丹岭的密营,这个密营很隐蔽, 在长白山深处, 四周是原始森林,没有人烟,但密营的条件极其艰苦,没有粮食。
战士们每天的口粮,就是树皮、松子和野蘑菇。
魏拯民也吃这些,日本人的"归屯并户"政策,把所有村庄合并, 零散的农户全部赶进集中营式的部落, 抗联再也无法从群众那里得到补给。
![]()
密营,成了唯一的生存空间。
但魏拯民在密营里,不是在等死,他每天工作到深夜, 起草文件, 写作战计划,总结游击战经验,有份文件保留了下来。
是魏拯民写给地方党组织的指示。
里面有句话:"革命运动是群众的运动,若没有群众参加的话,革命是不能得到最后胜利的。"他还在密营里培养干部。
从军队抽调骨干,派到地方做地下工作。
——《肆》——
密营还在
1941年3月8日,魏拯民在桦甸县四道沟密营已经住了三个多月,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但他还在工作,早上6点,魏拯民正在修改一份给地方党组织的文件。
![]()
突然, 外面响起枪声,警卫员冲进来:"政委!敌人包围了!"
魏拯民抓起枪, 没有慌乱, 他很冷静地下达命令:分组突围,别恋战,100多个日伪军,把密营围得水泄不通,魏拯民带着11名战士,向外冲。
他端着机枪,边打边撤, 咳血也顾不上了。
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子弹打光了, 手榴弹也扔完了,魏拯民倒在密营外200米的地方,32岁,日伪军找到他的遗体时,很惊讶。
这就是让他们闻风丧胆的魏拯民?
瘦得皮包骨,满身都是血,他们最后,把尸体烧掉,魏拯民牺牲13天后, 另一支抗联队伍打下了一个日军据点,缴获的文件里,有魏拯民的死讯。
战士们沉默了很久。
1945年,日本投降,有人统计过一个数据: 从1931年到1945年,东北抗联坚持了14年, 牺牲的抗联将领,超过40人。
![]()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密营里战斗到最后一刻。
今天,如果你去长白山,还能找到当年的密营遗址,寒葱岭红色教育基地, 蒿子湖杨靖宇密营, 桦甸县头道溜河密营。
这些半地下的窝棚,曾经是抗联战士的家,也是他们的战场, 更是他们的坟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