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度“上海好人”名单揭晓——上海市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邱庆华光荣入选。跟随记者,一起来看看属于他的故事。
2017年,邱庆华怀揣医者信念,远赴海拔4000米的日喀则市,在这片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土地上,他以坚韧的意志克服困难,协助当地建立起首家三甲医院。
一年之后,虽然邱庆华的援藏任务结束了,但他创立的“同仁睛彩”志愿服务队从2023年起再次启程,先后8次踏上青藏高原,累计为189名患者实施复杂眼科手术,涵盖白内障摘除、眼内异物取出等高难度手术。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藏民洛桑就是获益者之一。因长期眼压过高,洛桑的视神经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再加上白内障等各种因素,最终导致他右眼视力严重下降的同时,出现难忍的剧痛。
“该患者右眼玻璃体大量积血,在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复明术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后,邱庆华决定为洛桑开展白内障摘除和玻璃体积血的清除。
之后,在测试手术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邱庆华为洛桑顺利进行了手术。此项手术的成功开展,也填补了日喀则人民医院眼科疾病四级手术的空白,标志着该医院眼底疾病的诊治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和洛桑一样幸运的还有52岁的藏民普确。普确从小身体残疾,随着年龄的增长,几年前又被确诊了双眼白内障,逐渐丧失了视力,自己和家人也放弃了治疗。之后,在黑暗世界中独自一人的普确只能由其哥哥及侄子照料生活起居。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生在下乡筛查时得知了普确的情况,并告诉他医院来了上海的专家,希望他去试试,看看是否有手术的可能。
当近乎全盲的普确由其家人搀扶走进检查室时,邱庆华心中泛起了阵阵酸楚,“对于人们而言,没有光明的世界是无法言喻的痛苦。”邱庆华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让普确重见光明。
经过检查,邱庆华发现普确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和患者以及家属商量后,邱庆华决定为其进行手术。在之后的手术中,普确很配合,短短的十多分钟内就顺利完成了手术。
第二天,当纱布被揭开的那一刻,普确即刻露出了笑容。他开口对着哥哥说话,因为他认出了哥哥;他连连向邱庆华道谢,因为他知道邱庆华是“恩人”;他用藏语念出了病床的床号,让现场所有人都为之高兴,此刻的他重获了“新生”。
![]()
同为藏族同胞的旦增南决,有着比普确更加危急的病症。接受手术的半年前,旦增南决左眼被石头击伤,视力迅速下降。入院检查显示其视力仅能感受光感,晶体混浊,角膜缘有伤口瘢痕,虹膜根部穿孔,角膜后方色素沉着,高度怀疑眼内异物,眼眶CT检查提示异物位于下方睫状体,手术迫在眉睫。
然而,手术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眼科缺乏UBM设备,无法准确定位异物及明确其毗邻关系,同时缺少眼内异物镊等器材,大大增加了手术风险与难度。
面对挑战,邱庆华结合CT影像及术中吸铁石探查,在异物位于虹膜后方、视野难以暴露的情况下,巧妙使用挑拨钩将异物勾至视网膜表面。因三爪异物镊无法抓取巨大异物,团队将晶体调位钩改制成接力棒,成功将异物从角膜缘取出。
异物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手术的顺利完成也实现了日喀则市眼内异物四级手术零的突破。
![]()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多次进藏的邱庆华不仅治愈了众多患者,还为甘德县人民医院捐赠了先进设备,协助其建立现代化眼科手术室,并通过手术示范和教学培训,让当地医生掌握更多技术,为当地医疗注入新活力。
他发起的“光明行”义诊活动,深入病患人群,为患者提供细致诊疗,同时,建立健康档案,让诊疗服务更具延续性。他还通过“长甘心连心”项目,搭建医疗资源对接平台,为偏远地区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2024年,邱庆华在西藏日喀则市建立了“高原眼病研究中心”,并在青海果洛州甘德县成立了“高原眼病专家团队工作室”。这些努力如灯塔般,为无数患者照亮了前行之路。
“我会一直努力下去,用我的一双手为更多藏族同胞带去光明。”这是邱庆华铭记于心的使命,也是他一路前行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同仁医院
撰稿:赵 立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