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正文:
11月15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句“存亡危机事态”,把原本就紧绷的中日关系拉到了临界点。她公开表示:如果中国对钓鱼岛动武,日本自卫队将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种挑衅式发言,瞬间引爆中方反应,中国外交部连夜召见日本大使严正抗议。
就在同一天,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发了条推文,说中日紧张“让美日同盟更加紧密”。
这番话听着像是打圆场,但里面藏的意味,却像是把火柴往火堆里扔。
问题来了,美国真打算出手?日本这回,是在玩火,还是在试探中美的底线?
![]()
一场言语试探,揭开日本右翼的真实算盘
高市早苗刚上台没几个月,就把防务预算抬高到43万亿日元,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作为安倍路线的继承人,高市这些年一直在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想把“自卫队”变成真正的军队。她想干嘛基本都写在明面上了。
但这一回,她当着全球媒体的面说“中日之间存在存亡危机”,还暗示日本可以主动出击,这种话一出口,中国当然不可能装没听见。
外交部连夜强硬回应,召见日方大使并要求撤回言论。但高市不但没退,反而回应说日本有权保护自身安全。言下之意,谁也别想管她嘴里说啥。
看似是一次对外强硬,其实背后是对内焦虑。
日本眼下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通胀连续7个月超过3%,民众对生活成本和政府施政越来越不满。
![]()
在这种背景下,高市主动炒作“中国威胁”,把钓鱼岛拉出来当挡箭牌,多少有点“甩锅”意味。
她想借用外部紧张来稳住内部政治,但这招用得太猛,反而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尤其敏感的是,中国这次没有只靠外交发声,而是动用了另一个“老剧本”:琉球议题。
11月15日,福建师范大学成立“中琉关系研究所”,国家层面正式支持“琉球学”立项研究。
这招打得精准——琉球的主权争议虽然多年没被提,但法理上一直是日本的软肋。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的合法性问题,从未有明确国际共识。中国此时重提琉球就是在告诉日本:你再敢碰钓鱼岛,那我们就把你不想面对的历史全翻出来。
美国大使发文撑场,但“参战”可能只是说说而已
不难发现,高市上台后迅速向华盛顿靠拢,不仅全额承担驻日美军的搬迁费用,还下单了230亿美元采购美制武器。
![]()
对特朗普政府来说,这样的盟友当然值得“鼓励”。
就在中国外交部抗议后没多久,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发了一条看似轻描淡写的推文,说中日紧张局势“让美日同盟更紧密”。
这句话表面上像在劝大家冷静,其实更像是给高市打气。日本媒体随即解读为“美国或将支持日本动用集体自卫权”,甚至出现“美国有望介入冲突”的舆论声音。
不过,这种表态听起来硬,操作上却是另一套逻辑。
细读格拉斯的话,压根没提“美国会出兵”,反而反复强调“各方应保持克制”。
换句话说,美国并不想真正卷进中日冲突,而是希望用模糊语言让日本继续当前锋。
特朗普的态度更值得玩味,他在接受《FOX新闻》采访时被问到“美国是否会协防日本”,他的回答是:“盟友要为共同防御买单。”
![]()
这话说得直白:你想让我上场,可以,先掏钱。
其实从美军部署上也能看出端倪,截至目前,美国太平洋舰队只有18%的兵力部署在日本周边。
这说明美国并未为中日正面冲突做实质准备。特朗普长期奉行“美国优先”,他更愿意把日本当成“谈判筹码”,而不是“替罪羊”。
所以格拉斯那条推文,更像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承诺的外交“空头支票”。
中国动真格:经济与舆论双线反击,琉球再成焦点
面对高市和美方的试探,中国没有急于出牌,而是稳打稳扎地打出一套组合拳。
第一步是经济反制。11月16日,中国民航局宣布暂停中日新增航班审批,现有航班可以免费退改。短短三天,退订赴日机票就超过53万张。
旅游业直接被按在地上摩擦,日本媒体估算损失超过100亿日元。
![]()
紧接着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对北海道、熊本这些靠渔业吃饭的地方来说,冲击非常大,实实在在地掐住了日本的经济命门。
第二步是舆论反击。《人民日报》海外版连发三篇评论,详细揭露日本篡改琉球历史的资料。
央视也上线纪录片《琉球往事》,重新梳理琉球王国的历史归属问题。
这些内容不仅在国内传播广泛,也在国际媒体上引发关注。日本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这是老师训学生的姿态。”这句话反映出一种无力感——日本的说法站不住脚,中国的做法却很有章法。
最耐人寻味的,是11月18日的中日局长级会谈。
在现场,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双手插兜,静静听着日方代表金井正彰的发言,全程神情严肃。
这张照片被媒体广泛报道,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但立场已经表达得清清楚楚。
![]()
NHK的民调显示,高市的支持率在一周内下滑5%。在日本国内,质疑她“激进外交”的声音开始浮现。
而对中国来说,这场反击不仅止住了对方的攻势,还成功把琉球问题重新摆上台面,让国际社会意识到:这片海域的主权问题,远比过去想象的要复杂。
收场: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高市早苗这次的“强硬发言”,看似为日本争了口气,实则暴露了日本右翼在战略上的焦虑和短视。
她想借着美国的力量对中国摆出强姿态,却忽视了美国的算盘打得更精:特朗普不会白白替别人出头,他更愿意拿“安全承诺”当交易筹码。
中国这边显然看得清形势,并没有被挑衅牵着鼻子走,而是用历史、经济、舆论三线出击,精准打击日本政治神经。
![]()
说到底,这场风波背后是中、美、日三方的战略博弈,表面看是岛链上的一场口水战,实则是区域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
高市想赌一把政治红利,却忘了,玩火太猛烧着的往往是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