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林楠,一个专写罪案故事的撰稿人。
但手里这个案子,让我几次提笔,又几次放下。直到我捻着那支旧钢笔的笔夹,感受到上面冰冷的寒意,才下定决心写下这一切。
事情始于三年前,甘肃的一个小村庄,除夕夜。
不是烟花与团圆,而是血腥与火光。
男人叫郭鹏程。那一夜,他带着自制尖刀、杀猪刀和汽油,闯进了五户邻居家。
理由?他怀疑妻子和他们有染。
结果是:八人死亡,包括两名未成年的孩子。多人重伤、轻伤。他泼洒汽油,在春节的凌晨点燃了数场大火。
![]()
2
官方结论简单直接:“因怀疑妻子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遂报复杀人。”
可当我受幸存表哥薛某辉之托,回到故乡深入调查时,发现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郭鹏程的“报复”名单长得惊人。薛某辉家、赵某静家、王某有家、杨某元家……这些男人,大多只是和他妻子苏晓雯有过极其正常的接触——过年碰见点个头,或者仅仅是同村居住。
这不像报复,更像一场基于臆想的、无差别的清洗。
通过邻居的碎片化描述,我拼凑出这对夫妻的日常:
郭鹏程对苏晓雯,“好”得令人窒息。不准她穿鲜亮衣服,不准她单独出门,不准她和任何男人说话。苏晓雯活在恐惧里,和人说话时,总是不自觉地拉扯自己的衣角,眼神躲闪。
3
真正让我脊背发凉的,是一份郭鹏程在狱中写给家人的信。
信里的他毫无悔意,反而带着一种扭曲的“理直气壮”:
“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晓雯。”
“她是我的人,谁也不能碰,想都不能想。”
“我这是在爱她,用我的方式爱她。”
在他的逻辑里,这不是屠杀,而是一场庄严的“净化”。他用最极端的手段,去“捍卫”他心目中那份绝对“纯洁”和“独占”的爱。
除夕夜,万家团圆。在他扭曲的认知里,这个时刻进行“清算”,更具有某种终结与再生的象征意义。
4
我带着所有材料,请教了一位犯罪心理研究的朋友。
他看完后,一针见血:
“这不是爱,林楠。这是极端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是病态的人格扭曲。”
“他爱的不是苏晓雯这个人,而是‘我的妻子’这个所有物。任何可能‘污染’这个物品的外界接触,都会引发他彻底的毁灭欲。”
“这种情感,披着‘爱’的华丽外衣,内核却是彻底的自私与毁灭。它比恨更可怕。”
后来我得知,苏晓雯在得知这一切后精神崩溃,她嘶喊着:
“他这不是爱!是魔鬼!他毁了我,毁了那么多家!这怎么是爱啊——!”
5
我把写好的稿子交给了薛某辉。他看完,红着眼眶,久久无言。
“明白了……”他沙哑地说,“也……更难受了。原来我们这么多条人命,是被一个疯子的‘爱情’给毁了。”
我离开那个被悲伤笼罩的村庄。回城的车上,我再次捻动着那支冰冷的钢笔。
我敲下最后一行字:
“我们需要警惕的,或许不是恨,而是那些披着‘爱’的外衣,却行控制、伤害、毁灭之实的扭曲情感。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和生机,而不是灰烬与死亡。”
郭鹏程已伏法。但关于“爱”的这场无声拷问,或许,才刚刚开始。
——已完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