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食品饮料生产的质量把控中,终端产品检出较多量芽孢,即便消毒后仍顽固存在,对于众多食品饮料企业这一现象时刻威胁着产品质量。成品芽孢超标要开启全面的微生物污染排查。品控已对原料和包装材料进行了严格检测。原料检测结果显示,虽偶有芽孢检出,但量极低,基本可判定为合格;包装材料则未检出芽孢。常规消毒流程使用碱洗、蒸汽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等常见方法,可芽孢依旧 “存活”。显然,现有消毒方式未能触及芽孢污染的核心,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消毒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奥克泰士专业解决疑难微生物。
![]()
一、芽孢的独特特性:耐热与高抗逆性
1.1耐热特性:
芽孢具有令人惊叹的耐热能力,这是其成为食品饮料生产难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巴氏杀菌过程中,通常采用较低温度(一般在60 - 85℃)进行较长时间的加热,目的是杀灭大多数有害微生物,同时尽量保留食品的营养和风味。然而,芽孢却能轻松穿透这道防线,在巴氏杀菌条件下依然存活。
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是一种更为强烈的热处理方式,它将食品在极短时间内(通常为几秒)加热到135 - 150℃。这种高温能够迅速杀灭绝大多数微生物,包括许多耐热性较强的细菌和病毒。但芽孢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生理机制,依然能够穿透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灭菌存下来。芽孢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耐热性,是因为其具有厚而致密的芽孢壁,这层壁能够阻止热量和水分进入芽孢内部,保护内部的遗传物质和酶系统不受高温破坏。此外,芽孢内部还含有大量的吡啶二羧酸钙,这种物质能够稳定蛋白质结构,增强芽孢对高温的抵抗力。
1.2高抗逆性:抵御多种消杀手段
除了耐高温,芽孢对其他各类物理和化学消杀方式也表现出极高的抗性。物理消杀方法如紫外线照射、辐射处理等,虽然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但芽孢通过其特殊的修复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DNA,从而恢复活性。化学消杀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对大多数微生物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但芽孢的芽孢壁能够阻挡化学物质的进入,或者通过酶的作用将化学物质分解,从而降低化学消杀剂的效果。
在食品饮料灌装车间的CIP系统中,一旦管道等被芽孢形成菌污染,就很难将其根除。芽孢杆菌污染: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直接影响菌落总数的指标,芽孢可以在管道内壁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一种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组成的复杂结构,它能够为芽孢提供保护,使其更加难以被消杀剂接触和杀灭。而且,生物膜中的芽孢还能够不断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导致污染的持续存在和扩散。
二、饮料无菌灌装过程芽孢污染源深度解析(排查准确的污染源根本解决问题)
2.1设备灌装头芽孢污染(隐蔽的污染源头)
在饮料无菌灌装过程中,设备灌装头是芽孢污染的一个关键源头。灌装头直接与饮料接触,在生产过程中频繁使用,容易残留饮料。这些残留的饮料为芽孢形成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成为芽孢滋生的温床。而且,灌装头的结构较为复杂,存在许多难以清洁的缝隙和角落,常规的清洗消毒方式很难彻底清除其中的芽孢,导致芽孢在灌装头处不断积聚,随着每次灌装操作,芽孢就有可能进入饮料中,污染成品。
2.2管道生物膜形成
管道生物膜的形成是芽孢污染的又一重要因素。在食品饮料生产管道内,由于长期输送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液体,微生物容易在管道内壁附着并生长,逐渐形成生物膜。芽孢杆菌特别容易在生物膜内 “安营扎寨”,生物膜不仅为芽孢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还能阻挡消毒剂与芽孢的接触,使得芽孢在生物膜的保护下,免受消毒措施的影响。即使对管道进行了清洗消毒,生物膜内的芽孢依然可能存活,继续对后续生产的饮料造成污染。
2.3灌装车间表面,空气,浮游菌和沉降菌污染
灌装间的浮游菌和沉降菌也是芽孢污染源之一。灌装间内的空气并非完全无菌,其中悬浮着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形成菌。这些浮游菌在空气中飘荡,一旦落在饮料或与饮料接触的设备表面,就可能造成污染。而沉降菌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沉降到地面、设备表面等,其中的芽孢形成菌若未及时清除,也会成为芽孢污染的隐患。例如,在车间通风不良或清洁消毒不彻底的情况下,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数量会显著增加,加大芽孢污染的风险。
2.4灌装车间新风系统污染(容易被忽视的污染环节)
新风系统原本是为了给灌装间提供新鲜、清洁的空气,但如果新风系统本身受到污染,反而会成为芽孢进入车间的 “通道”。新风系统的过滤器若未定期更换或清洗,就无法有效过滤空气中的芽孢形成菌,使得含有芽孢的空气进入灌装间。此外,新风系统内部的管道和部件也可能滋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产生的芽孢会随着新风的流动扩散到车间各个角落,对饮料无菌灌装造成威胁。
2.5日常和定期清洗消毒及生产工艺影响
日常定期清洗消毒措施若不到位,无疑会增加芽孢污染的可能性。一些食品饮料企业虽然制定了定期清洗消毒计划,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消毒时间不足、消毒剂浓度不够、消毒范围不全面等问题,导致芽孢无法被彻底杀灭。同时,生产工艺也对芽孢污染有着重要影响。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控制不当,可能为芽孢的存活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如果饮料在生产过程中长时间处于适宜芽孢生长的温度环境,芽孢就可能大量繁殖,从而增加成品被污染的风险。
食品饮料无菌灌装管道,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后仍有耐热微生物超标综合分析?芽孢生物膜处理缺失降低热传导效率?
三、案例:食品饮料终端成品芽孢超标深入剖析与奥克泰士解决方案
(一)问题呈现:终端产品芽孢超标
食品饮料终端产品检出较多量芽孢,即便经过消毒处理,芽孢依然存在,导致食品成品芽孢超标。
:主要生产食品饮料产品,在品控环节,前期对原料进行了严格检测,结果显示原料基本合格,偶尔有检出时,检出量也极低。同时,包装材料检测未发现芽孢。然而,成品却出现了芽孢超标的情况。
:生产工艺大体流程为原料配置成液态后,经灌装车间CIP系统管道输送进行灌装,最后包装。在排查生产工艺污染源过程中,发现车间管道罐体、设备灌装头、CIP系统是关键环节。尽管前期采用碱洗、UHT超高温灭菌、蒸汽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等多种方式对管道进行清洁,但消毒后仍有芽孢检出,这表明现有的消毒方式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急需寻找更合适的消毒手段。
(二)根据人机法料环污染分析:确定是输入或二次污染
污染源排查原则:找到正确的污染原因,污染途径的分类和筛查:人机料法环。—寻找污染源和消毒盲区。
![]()
![]()
1.奥克泰士工程师的污染类型分析
依据产品工艺,结合上面的污染类型输入污染和二次污染。就目前该企业的情况而言,产品在灌装车间环境中暴露的时间较短,因此,最亟待解决的是灌装车间的工艺管道、罐体等与食品直接接触部位的污染问题。
2.确认污染源:灌装车间的CIP系统,无菌罐体管道污染的根源
无菌管道清洗消毒不彻底是导致芽孢存活的主要原因。芽孢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对热、化学消毒剂等都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现有的消毒方式下,部分耐热菌和芽孢得以存活,形成了二次污染。这种二次污染使得芽孢在产品中持续存在,最终导致成品芽孢超标。不仅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还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风险。
3.根据食品企业生产工艺分阶段解决方案的制定
第一阶段:灌装管道及罐体深度消毒
针对CIP、灌装管道和罐体的芽孢污染问题,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制订并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选用奥克泰士食品级消毒剂,结合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案,对管道及罐体进行深度清洗消毒。奥克泰士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能力,能够针对芽孢等高抗性微生物进行有效杀灭。
在实施消毒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消毒剂与管道和罐体充分接触,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毒处理后,进行验证检测,结果显示芽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数量大幅下降,基本达到了生产要求。这一阶段的成功实施,为解决芽孢污染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排除二次污染风险(灌装车间)
车间环境与设备表面取样检测:
在第一阶段取得成效后,进入第二阶段,即彻底排除二次污染风险。对车间环境和设备表面进行全面取样检测,查看是否有芽孢检出。在车间的不同区域,如原料配置区、管道输送区、定型区和包装区,以及设备表面,包括管道外壁、罐体外部、生产线上的其他设备等,按照科学的采样方法进行取样。
例如,使用无菌棉签擦拭设备表面,然后将棉签放入特定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车间环境中,采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本,检测空气中是否存在芽孢。通过这些全面的取样检测,准确掌握车间环境和设备表面的芽孢污染状况。
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具体的消毒方案。如果发现车间环境或设备表面存在芽孢,将采用奥克泰士消毒剂进行针对性消毒处理,确保整个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要求。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分步实施,能够逐步解决食品成品芽孢超标问题,从源头上控制微生物污染,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四、食品饮料生产日常消毒与定期消毒区别:微生物有效防控
(一)日常消毒策略:起到基础防护
- 消毒方式与作用:食品厂通常配备紫外线、臭氧等物理消毒方式,以及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液,并开展日常清洗和消毒工作。日常消毒主要日常消毒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生产环境的基本清洁,防止一般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不同微生物耐受不同,使用的消毒方式也要不同。针对车间内常见的微生物,如一般细菌、酵母菌等,这些微生物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容易在设备表面、车间环境中滋生。紫外线消毒可破坏微生物的 DNA 结构,臭氧则具有强氧化性,能杀灭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化学消毒液则可以通过浸泡、擦拭等方式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消毒。
- 局限性:然而,日常消毒对于高抗性微生物,如耐热菌、芽孢、霉菌及霉菌孢子等,效果往往不佳。芽孢具有厚壁结构,能够抵抗紫外线、臭氧以及部分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常规的日常消毒难以彻底杀灭芽孢,这也是为什么在经过日常消毒后,芽孢仍可能在食品成品中被检出。
(二)定期消毒策略:起到预防高抗微生物
- 目的与重点:定期消毒的主要目的是预防高抗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针对耐热菌、芽孢、霉菌及霉菌孢子等难以杀灭的微生物,定期消毒采用更为严格的消毒措施。通过定期使用高效消毒剂,对车间环境、设备表面、管道、纯水系统等进行全面消毒,以降低高抗微生物的数量,防止其在生产环境中大量繁殖,从而减少食品成品被污染的风险。
- 奥克泰士的角色:奥克泰士在定期消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高效广谱的杀菌特性,能够有效杀灭各类高抗微生物,包括芽孢、霉菌及霉菌孢子等。同时,奥克泰士的食品级属性确保在定期消毒过程中,不会对食品生产环境和食品本身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定期消毒计划,使用奥克泰士进行定期消毒,可以显著提高食品厂对高抗微生物的防控能力。
五、食品饮料生产日常与定期消毒防控芽孢霉菌、生物膜污染的有效策略
(一)日常消毒措施
1.1强化设备表面清洁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设备表面的清洁工作。设备表面容易积累灰尘、污垢和微生物,成为芽孢的滋生地。因此,要定期对设备表面进行擦拭和清洗,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设备表面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对于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如灌装头、输送带等,要增加清洁和消毒的频率,确保产品不受芽孢污染。
1.2优化灌装间环境管理
灌装间的环境卫生状况对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要加强对灌装间空气的消毒和净化,安装高效的空气过滤装置,定期更换过滤网,确保空气中的浮游菌和沉降菌数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要控制灌装间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此外,要加强对灌装间人员的卫生管理,减少人员活动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1.3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例如,在原料采购环节,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检测,确保原料不携带芽孢等有害微生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参数,确保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符合要求,保证芽孢能够被彻底杀灭。在设备管道清洗消毒环节,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清洗消毒效果。
(二)定期消毒措施
2.1深度清洗CIP系统
定期对CIP系统进行深度清洗是防控芽孢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深度清洗可以采用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相结合的方法。化学清洗可以使用专门的CIP清洗剂,根据管道的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浓度和清洗时间,彻底去除管道内的污垢和生物膜。在深度清洗后,要对CIP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验证,确保管道内的芽孢等微生物被彻底杀灭。
2.2管道罐体全面消毒
除了CIP系统,还要对管道罐体进行全面消毒。可以采用浸泡消毒、喷淋消毒等方法,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对管道罐体内部进行彻底消毒。在消毒过程中,要确保消毒剂能够充分接触到管道罐体的每一个部位,特别是死角和盲区。消毒后,要用无菌水对管道罐体进行冲洗。
2.3验证消毒效果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是确保防控措施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可以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对生产环境、设备表面、产品等进行采样检测,检测芽孢等微生物的数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和档案,对每次消毒的时间、方法、消毒剂使用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追溯和查询。
六、奥克泰士:专业解决食品饮料生产各种疑难微生物问题
(一)高效广谱杀菌
奥克泰士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专业解决常规消毒无法彻底解决的微生物难题。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能力,能够快速杀灭芽孢、霉菌、孢子、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等各种微生物。
(二)德国先进技术与食品级安全
奥克泰士采用德国先进技术,食品级消毒液无色无味,不会对食品的感官品质产生影响;生态安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经过严格的检测认证,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食品(饮料、饮水)成品造成残留或负面影响。这一特性使得奥克泰士能够有效贴合各类食品生产工艺要求,为食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消毒解决方案。
验证:腐蚀性验证,对不锈钢等材料基本无腐蚀,极大程度上保障设备和材料寿命。
残留性验证,消毒完毕后不会存在药剂存留。
(三)多用途应用
奥克泰士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车间环境、空气、设备物表、管道及纯水系统等多个方面的消毒。如在管道及纯水系统清洗消毒方面,奥克泰士能够深入管道内部,杀灭隐藏的微生物,,防止生物膜的形成,保障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