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叙利亚临时政府外交负责人希巴尼专机抵达北京,开启了首次正式访华。
这次访问备受关注,因为就在10天前,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项涉叙决议,15个成员国中,唯独中国选择了弃权。
中方的这一态度不仅让国际社会关注,也让这场外交博弈充满了不确定性。
中国的弃权并非简单的拒绝合作,而是基于反恐问题的核心关切。叙利亚内战持续十余年,造成达8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该国三分之一的医疗中心受损、近1400万人缺乏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
然而,战乱的背后,恐怖组织趁乱崛起,包括“东伊运”在内的极端势力在叙利亚境内活动频繁,与“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勾连,并跨境流窜,威胁地区安全。这些组织不仅对叙利亚构成威胁,也对中国的西部安全造成隐患。
![]()
更令人担忧的是,叙利亚临时政府为整合国内势力,疑似对部分极端武装采取“招安”策略,甚至允许恐怖分子进入地方治理体系。这直接触及中国的反恐红线。中方在安理会表决时明确表示,支持叙利亚重建的前提,是叙方切实履行反恐义务,彻底清除极端势力的生存空间。这一立场不仅是中国的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合作的基本共识。
希巴尼此行的核心任务,是向中方传递明确的反恐信号。为了争取国际支持,叙利亚临时政府早已启动“双线外交”。领导人沙拉此前访问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试图构建“多元支持网络”。沙特给予地区承认,俄罗斯承诺军事保障,美国则延长制裁豁免180天,并恢复外交关系。然而,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在中国这里却碰了壁。
中国的“不肯松口”并非刁难,而是合作的前提条件。中方明确要求叙利亚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恐怖组织,切断其资金和武器渠道。如果叙方无法在反恐问题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中方的援助承诺恐怕难以兑现。
![]()
中国在叙利亚重建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全球基建领域的领先者,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帮助叙利亚重建能源设施、医院和学校。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叙方能否满足中方的反恐要求。如果叙利亚在反恐问题上继续模糊其辞,试图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中方的“不松口”将成为合作的长期障碍。
对于叙利亚来说,当前最大的考验是如何平衡与中美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美国提供制裁豁免和外交承认,要求叙利亚在地区事务中牵制中俄;另一方面,中国则能提供重建所需的关键支持,但前提是彻底反恐。这种战略选择的矛盾,让希巴尼的访华之行充满变数。
中国向来言出必行。安理会的那张弃权票已经表明了中方的立场,而提前划下的反恐红线更是不可逾越的原则。中国愿意帮助叙利亚实现战后重建,但绝不会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守住底线的基础之上。
叙利亚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但跨过反恐这道门槛才是关键。如果叙方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反恐方案,落实安理会相关决议,中方的基建、能源企业完全有能力帮助其重建家园。但如果叙利亚继续在反恐问题上模糊其辞,未来的合作只会更加困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