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锦江区2025年“师生智造”科学创新实践主题活动正式落下帷幕。成都市和平街小学科学教师带领郑世佳、杨景铄和凌钰彤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凭借自主设计制作的“拾光里•方隅”房屋模型作品脱颖而出,荣获锦江区一等奖。其作品的创意性与实践性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
![]()
在本次比赛的现场作品展示环节,“拾光里•方隅”房屋模型的独特设计理念与细节构造,迅速引起了评委组与现场观众的高度关注。该模型由雪弗板、瓦楞纸板等环保材料搭建的“房子”,户型近似方形,却藏着无数巧思:房屋墙体用榫卯结构搭建,屋顶的斜坡设计参考了成都传统民居的排水智慧,墙面的小窗既能通风又能模拟“光影游戏”,模型中老人房里的隔音毡和保温铝箔更是体现了人文关怀,在他们眼里,“造房子”不是搭积木,而是造一个能装下生活温情的“梦之居所”。
![]()
比赛现场,该团队参赛队员向评委与观众解读作品设计理念时表示:“‘拾光里’是捡拾生活的烟火陪伴,‘方隅’是一方宜居的温暖角落,我们想造的不是简单的房子,而是能装下生活温情的‘梦之居所’。”其清晰的表达与作品传递的温情,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这份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参赛团队数月的持续付出与反复打磨。“从房屋的1.0到5.0,办公室和实验室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方隅”更稳固,孩子们尝试做不同的房屋类型,把科学课学到的“结构力学”变成了手边的实验;为了让“拾光”的概念落地,他们收集家人的生活照片,把“家的温暖”做成模型里的细节彩蛋;就连团队里的小争执,都成了成长的养分。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该校参赛师生前期辛勤付出的肯定,更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在科学创新教育领域的扎实推进成效。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期待更多孩子能在这样的实践中,把课本里的知识变成生活里的智慧,把心里的奇思妙想变成手里的创造。(图/文 成都市和平街小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