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外网11月18日报道,2025年11月,中国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在相关海域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舰艏劈开碧波的身影,标志着这款集电磁弹射、全电推进等尖端技术于一身的“海上多面手”,正式迈入列装倒计时。
作为全球首款搭载电磁弹射与拦阻系统的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以4万余吨排水量承载的多元作战能力,不仅让“常务副航母”的戏称传遍全网,更以颠覆性设计打破传统海战格局,成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里程碑式装备,为全球两栖作战平台发展树立了全新标杆。
![]()
四川舰的核心突破,在于将电磁弹射这一“航母级技术”与两栖攻击舰的功能属性实现完美融合。相较于传统两栖攻击舰依赖直升机或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的性能桎梏,四川舰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可高效支持歼-35隐身战机、歼-15T舰载机及各类先进无人机的常规起降,搭配成熟的着舰拦阻装置,构建起完整的“弹射-回收”作战闭环。
这一技术跨越让其作战效能实现质的飞跃:既能像航母般夺取局部制空权,实施制空制海打击;又能发挥两栖攻击舰的传统优势,搭载大量两栖战车、气垫登陆艇和陆战队员,开展海空一体的抢滩登陆与纵深突击。这种“制空+登陆+火力支援”的全能属性,使其在全球同类舰艇中独树一帜,彻底摆脱了传统两栖攻击舰“辅助作战”的定位局限。
![]()
与世界主流两栖作战平台相比,四川舰的技术优势堪称碾压级。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虽为核动力配置,但舰载机仅停留在四代半水平,弹射效率与隐身战力双双不足;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虽有6万余吨排水量,却仍依赖滑跃起飞模式,受限于F-35B的短距起降性能,持续作战能力大打折扣;
日本“出云”级经改造后勉强具备舰载机起降能力,却因不足3万吨的排水量导致续航力与搭载量严重受限,本质仍是“准航母”水准。
而四川舰以4万余吨排水量为基础,凭借电磁弹射的高效出动能力、中国领先的无人机技术与AI协同系统,构建起“有人机+无人机”的立体化作战模式,其综合战力已远超传统两栖攻击舰,在特定作战场景下甚至可与中型航母分庭抗礼。
![]()
在未来海战场景中,四川舰的战术价值将得到全方位释放。作为航母编队的“黄金搭档”,它可弹射无人僚机配合航母舰载机执行侦察、电子干扰、精确打击等任务,有效弥补航母舰载机数量不足的短板,大幅提升编队整体作战密度与打击效能;
若独立成编,其搭载的歼-35隐身战机与无人机集群可快速构建区域制空网,掩护两栖登陆部队完成作战部署,或灵活执行反潜巡逻、远洋护航、海外撤侨等多样化任务。
更具科幻色彩的是,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迭代,四川舰可实现无人机集群自主编队、协同打击,搭配“机器狼”“机器狗”等地面无人作战装备,打造“空-海-陆”一体化无人作战体系,彻底颠覆传统战争形态,将海战带入“智能化对抗”的新时代。
![]()
四川舰的问世,不仅是中国海军装备发展的里程碑,更深刻折射出全球海战规则的演变趋势。美军早年提出的“闪电航母”概念,试图以低成本维持海上优势,但始终未能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而四川舰将无人机集群、人工智能、电磁弹射等前沿技术集成于一体,率先迈入海战“无人化+智能化”的新赛道,标志着中国在未来战争模式探索上已摆脱“摸着美军过河”的阶段,进入独自引领的“无人区”。
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四川舰入列后,可在第一、第二岛链范围内高效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对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主义海上力量形成强有力的战略制衡,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筑牢屏障。这种制衡并非寻求霸权,而是通过技术赋能构建更加均衡的地区安全格局,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坚实的“中国力量”。
![]()
从抗日川军的铁血出征到今日四川舰的劈波斩浪,装备的迭代升级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历史性崛起。四川舰的顺利海试,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电磁技术、船舶工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自主创新硬实力,更标志着中国海军的作战理念从“近岸防御”向“远海护卫”的深度转型。
未来,随着更多同型舰艇的列装,中国海军将具备更强的远洋投送与区域拒止能力,在维护国家利益与地区和平的舞台上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这柄横空出世的“电磁利刃”,终将以实力证明:中国海军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的每一寸海洋国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书写更加安全稳定的未来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