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小米发布2025年Q3财报。在小米集团整体营收连续四季度破千亿、经调整净利润大增 80.9% 、汽车业务迅猛增长的同时,外界也看到手机业务迎来了阶段性挑战 —— 小米手机平均售价(ASP)持续下降至 1062.8 元,创下近八个季度以来的新低,同时小米手机营收也同比下滑3.1%至460亿元。
一边是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的惊喜,一边是手机业务平均售价和总营收下降的压力,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正迎来一场关键考验。
01 手机均价降至近八个季度新低
财报显示,小米Q3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330万台,手机业务总收入为460亿元,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在13.6%,连续21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
对于小米2023年以来的季度财报可以看到,本季度小米手机均价为 1062.8 元,仅高于2023年Q3的995元,创下了近8个季度的新低。
![]()
从ASP来看,小米手机的平均价格与苹果iPhone动辄6000元以上的单机均价相比,差距依然显著。
据Counterpoint数据,2025年Q3苹果全球ASP约为980美元(约合人民币7000元),是小米的6倍以上。即便在4000-6000元国内高端市场,小米虽以18.9%的市占率实现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但主力机型仍集中在中低端价位段。
为了冲击高端,在三季度末小米跳过“小米16”的命名,直接推出小米17系列,希望与苹果17进行对标。不过从结果来看,小米的高端之路可能依旧漫长。
今年京东双十一手机销售数据显示,苹果17占据了销量榜前三名,而前十名中上榜的小米手机均为红米系列。
![]()
02 小米手机高端化始终“差一口气”?
纵观小米手机历年的数据,可以发现自2017年以来,小米手机的ASP就已经站到了1000元,小米也一直在高端化方面使劲,但是最近8年来,出货靠中低端的现状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旧维持在1000元至1200元的水平。
这是为什么呢?
不可否认的是,一方面是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惯性仍在。尽管小米17系列首月销量破纪录、Pro及Pro Max占比超80%,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固有印象短期内依然牢固。
和苹果、三星等品牌相比,小米在芯片、影像、系统体验等核心技术壁垒仍需要时间积累。虽然小米自研“玄戒”芯片已经被部分高端机型搭载,但在生态协同和用户体验一致性上,与苹果还有不小的差距。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虽然小米在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有所突破,但是在海外主要以低价手机为主,而且海外市场比重越来越大,到底拉低了总体的单价。以2025年前三个季度为例,小米大陆市场销量和占比都在下滑,国内销量占比从三分之一跌到了不到四分之一。
![]()
03 AIOT与汽车业务成为新关键
在手机业务增长疲软的同时,AIOT与汽车业务对于小米的财报越来越重要。
财报显示,包括家电、小家电和可穿戴设备在内的AIOT业务在Q3实现了276亿元营收,汽车和AI业务实现了290亿元营收,两者合计已经超过了手机业务。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则带来更大惊喜。本季度小米汽车实现交付108796辆,首次实现单季盈利,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近200%,经营收益达7亿元。其中YU7系列拿下10月国内SUV销量冠军,单车均价达到26万元。目前,小米汽车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119城、402家门店,交付能力突破月销4万台。
因此汽车与AIoT不仅为小米贡献利润,正在成为其对抗手机业务波动的“压舱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