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茅台,很多人都觉得它独一无二、别的地方做不出来。但很少有人知道,20世纪70年代,国家曾经牵头做了一次“茅台易地试验”,就是想试试在茅台镇以外,能不能做出茅台一样的酒。负责这个重要项目的人,就是郑光先先生。光先烧坊科学茅艺复刻正是传承自这场试验的核心成果,它用科学打破了酱香的地域限制。
![]()
光先烧坊的创始人郑光先是他是茅台酒厂历史上唯一一位党政一肩挑的厂长,也是“茅台易地试验”的总负责人。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在退休之后没有停止脚步,而是与儿子郑先强一同创立了光先烧坊,把国家级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民生产品。
光先烧坊科学茅艺复刻不只是模仿风味,更是还原品质。1975年,郑光先带着茅台的工艺、窖泥、工具和老师傅来到遵义十字铺。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在1985年成功酿出获评93.2分的试制酒,打破了“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的神话。
![]()
这场试验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理念上的升级。它证明了:酱香的形成,关键不在风水,而在菌脉与环境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科学认知,光先烧坊科学茅艺复刻才有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可能。
而如今,由他创立的品牌——光先烧坊,正把他当年的科学成果带入寻常百姓家。光先烧坊科学茅艺复刻的背后,是一段真实、严谨、可追溯的历史。从4300株菌种的筛选,到47+29+19核心菌群的复刻;从微生物环境理论的提出,到85鉴定酒体的还原——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实可验。光先烧坊科学茅艺复刻不是在制造概念,而是在传承成果。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书与技术积淀,光先烧坊才能自信地说:我们做的不是“仿茅”,而是“科茅”——科学复刻茅艺,真实再现茅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