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资本正在重新审视中国,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已从“可交易”转向“可投资”。
根据Wind数据,今年四季度以来,外资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的次数已超过1200次。其中,华尔街知名机构Point72资产管理公司调研36次,高盛、花旗环球、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的调研次数均超过20次。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三季度外国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中国股票,低配比例从-1.6%升至-1.3%。
全球前40大投资机构的中国股票持仓也已升至1.1%,为2023年一季度以来最高水平。
外资加仓整体情况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3.54万亿元,连续四个月站上3万亿元,创下近32个月新高。
外资整体加配A股趋势明显。
根据Wind数据,截至三季度末,3554家A股公司获外资持股,受市场整体走强推动,总市值仍达2.73万亿元,较上季度末上涨12.4%。
北向资金作为外资配置A股的重要渠道之一,今年以来持仓市值增长明显。
万得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资金持有A股市值2.58万亿元,年内北向资金持仓市值累计增加逾3800亿元,持仓市值已连续3个季度实现增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仅上半年,境外对境内证券投资净流入就达到373亿美元。
从行业层面观察,电子、化工、汽车等成长板块成为外资集中加仓的主要领域。
三季度,外资对这三个行业的增持股数分别达19.6亿股、5.04亿股和3.62亿股,对应涨幅为12.8%、14.3%和30.0%。
电子行业表现尤为亮眼,外资持股市值增加1613.46亿元,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银行、建筑装饰、非银金融等传统板块遭遇阶段性减持。
外资在银行股的减持规模达67.68亿股,降幅为23.6%。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中国国内价格指数持续呈现逐月改善的态势,这一指标对上市公司盈利至关重要。
他们维持对市场的乐观态度,认为A股市场中长期表现的核心逻辑在于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
估值与创新驱动外资流入
估值优势是吸引外资流入的首要因素。
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中国资产持续展现“低估值+高成长”特性,中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指出:“从估值角度看,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市场,中国股市相对发达市场的估值都有明显折价”。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分析,人民币资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高性价比,吸引长线资金战略布局。
AI等创新技术成为吸引外资的新磁极。
韩国知名投资管理公司KIM近期推出了一只专注于中国AI领域的ETF,跟踪50家中国领先AI企业。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全球AI领导者,其核心AI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400亿美元,投资资本回报率可达52%。
在政府政策支持和算力效率提升的推动下,相关产业链整体规模可能扩张至1.4万亿美元。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青睐能否持续,仍需观察几个关键信号。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认为,当前外资增持中国股票在相当程度上是战术性回补。
要确认外资态度的根本性转变,仅凭单一季度的回流是远远不够的。
市场投资信心的可持续性,未来还需几个关键信号的加持,包括宏观经济数据的不断向好、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进程及其对整体金融稳定的影响等。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估值优势。
而是更多地与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消费升级等长期主题挂钩。
外资的持仓结构正从消费与金融主导,逐渐转向新能源、科技制造与资源板块并重。
三季度,多家头部外资机构大幅增持A股,摩根士丹利持仓增幅高达33.1%,高盛亚洲、美林远东增持幅度也均超过20%。
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未来国内外投资者可以期待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